[原创]性格分析
人,总有一些在乎的、和不在乎的事情。这两方面的比例结构,就是决定人性格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在乎的事情,即使100%不合你意,你依然觉得它是完美的;而在乎的事情,哪怕只有1%不合意,你也会觉得它是贬值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两个人之间有多少差距,而是这差距究竟差在哪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两个人互相喜欢,旁人看来却百思不得其解;而旁人认定天生的一对,最终却分散一样。别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距离;而不是人心里的筹码。
所以,只有当两人在相同的比例结构中保持一致时,才是最佳合作伙伴——不管是何种关系,都会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就是所谓:性相近,思相同。
只有思相同,才会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而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又是两人获得好感的基础——因为人是自恋性动物,在与自己相似人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恋人不是恋别人,而是恋自己——I lik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with you .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肯定自己的理由,于是想尽办法支持对方。
另外,在性相近的基础上,专业能力的互补是可以实现人本性中的“助人”的——人是“性本善”的,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互补的专业恰恰可以轻松实现互相帮助的愿望,从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同时获得对方的感恩。要知道,感恩,是维系感情最关键的一种方式。不懂感恩的人是不会与别人建立长久的深厚感情的,因为他骨子里的自私不允许他这样做。
因此,能力互补能巩固和促进两人的感情。
有一句话说,感情不是追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相互吸引的。真正的好感不需要花费多少心思就能获得,相反,费劲心机的讨好往往更加剧感情的恶化……水到,就会渠成——水到,才能渠成!
转冰海鱼帖子:
[原创]生命的圆
这是一个神秘的名字,20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怀。
小时候,她是我的表姐。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那么快乐。她会讲故事,会带我到陌生的地方玩耍,上学后做同桌、一起讨论习题……说不出那种感觉,只是没理由地喜欢与她在一起。虽然有时候也会发生小矛盾,但很快又恢复那种好感。中考结束,我们分道扬镳。
高中伊始,这个名字继续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原来是异班同学,后来合而为一。曾经,她和我们一起出现在一张六一纪念相片中。那张相片,留到现在,被我剪掉了——因为,也许那上面的人,早已不记得当时的情景。过去的,还是只存在记忆为好。
大学里,它又成为老师的名字。老师陪伴我们三年,呕心沥血,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导航。
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这个名字居然还没有销声匿迹。他是邻居的小伙伴,现在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那块躲在河堤脚下的土地,就是塑造我们最初相似本性的地方。性(性格)相近,思(价值观)相同;力(能力)互补,心相吸——二者不可或缺。这是我思索良久,感悟到的。
可是有时,却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仿佛做了一个20多年的梦,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最后接头的那一瞬——醒了。
温暖的感觉。
该帖子在 2010
转冰海鱼帖子:
[原创]生命的圆
这是一个神秘的名字,20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怀。
小时候,她是我的表姐。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那么快乐。她会讲故事,会带我到陌生的地方玩耍,上学后做同桌、一起讨论习题……说不出那种感觉,只是没理由地喜欢与她在一起。虽然有时候也会发生小矛盾,但很快又恢复那种好感。中考结束,我们分道扬镳。
高中伊始,这个名字继续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原来是异班同学,后来合而为一。曾经,她和我们一起出现在一张六一纪念相片中。那张相片,留到现在,被我剪掉了——因为,也许那上面的人,早已不记得当时的情景。过去的,还是只存在记忆为好。
大学里,它又成为老师的名字。老师陪伴我们三年,呕心沥血,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导航。
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这个名字居然还没有销声匿迹。他是邻居的小伙伴,现在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那块躲在河堤脚下的土地,就是塑造我们最初相似本性的地方。性(性格)相近,思(价值观)相同;力(能力)互补,心相吸——二者不可或缺。这是我思索良久,感悟到的。
可是有时,却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仿佛做了一个20多年的梦,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最后接头的那一瞬——醒了。
温暖的感觉。
转冰海鱼帖子:
[原创]性格四象限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人的性格简单地分为两极:内向和外向。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不可比的对立面,但依然被人主观地评论出好与坏。仿佛外向就代表正确,内向就代表错误,从而导致很多被认定为内向的人陷入苦恼,并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
其实,这是很大一个误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根据易经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其中的两仪,可以概括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例如阴阳、冷暖、大小等等。但是,内向和外向并不足以构成人的性格的两极,因为在很多方面来看,它们并不是构成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纵观历史,我们并没有发现哪些伟人都是外向,也并没有发现多少外向性格的人成了伟人,何况,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时间、地点,在受到各种人为或生理因素的影响时,内与外是会不定期转换的。相反,造成人生转折的,往往是人性中的意志力、决策力、和行动力,换句话说:这样的划分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来说,独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所以,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这才是太极下的两仪。而仅仅笼统的两仪不能完整地概括人性的特点,所谓两仪生四象,这时就可以把内外向因素融合起来,即实质上,人的性格可以进行如下划分:外向独立型,外向依赖性,内向独立型,内向依赖型。
相对传统的性格解读方式,我想,这应该更具有立体感吧?至于其中奥妙,有待深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