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氏宗亲拜谒范仲淹像 同时建立全国“范仲淹文化旅游联盟”
《重修望海楼记》是如何诞生的?■结缘范老
与敬宜先生结缘是从《重修望海楼记》开始的。2006年,泰州决定重修望海楼,建造一个文化旅游景区。拟邀请一位重量级的文化人士撰写楼记。
好多方面一致推荐敬宜先生。说他思想深邃、敏锐,文思隽永、秀丽,博学多才,当是古人所谓“三绝”式人物———诗、书、画无不精妙。国学大师季羡林甚至以“四绝”嘉誉之,理由是他还了解西方文化,“是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再则,敬宜先生是范仲淹的第28世孙,而范仲淹曾在泰州为官,邀请作文与泰州文脉相合,亦能顺乎民意。因此,决定邀请其写《重修望海楼记》,并整理了一本《重修望海楼记背景资料》。
经过辗转联络,2007年3月的一天,泰州方面与敬宜先生约定在全国政协礼堂的茶座中进行商谈。敬宜先生虽然是江苏人,当时还未曾到过泰州,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答应帮助泰州写《重修望海楼记》。
■《重修望海楼记》问世
时隔两个月,敬宜先生传话而来。他说亦已酝酿好了,并打好腹稿。称该文打算运用文言文来写,做一段叙事散文。文的旨趣在借事抒怀。
又过了几天,2007年6月23日,敬宜先生用传真给我们传来了他所撰写的《重修望海楼记》,并说:“拖延时日太久,非常抱歉,现将初稿传上,请予审改。定稿之后,请再传我。”寥寥数语,可以看出敬宜先生的大家风范,又是那么的虚怀若谷。
当我们看到初稿后,觉得敬宜先生毕竟是当代名家,出手不凡。行文简练,辞藻华美,韵味浓郁。抒发望海之情的笔墨,更是挥洒自如,层层推进,长篇排比句式,整齐精致,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开启胸襟!
但为了慎重起见,市旅游局局长刘宁先生叫我约请本邑的几位文化人一起来阅改。先将稿件复印至陆镇余、董文虎、俞扬、沙黑、徐一清、汪秉性诸先生。后来又请他们来一起讨论。沙黑先生记录整理。大家各抒己见,并将修改意见由我与敬宜先生联络。
说实话,修改大家的文章,不知道会碰到什么结果,我心中是无数的。但当与敬宜先生联络后,电话中的谈吐竟毫无障碍。先生严谨的态度真让我肃然起敬,对个别字词的斟酌能反复好几个回合。当“记文”定稿的时候,敬宜先生称泰州文人方面亦不乏高手,以后有机会来泰州要面谢他们。
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九版上刊登了敬宜先生的《重修望海楼记》,反响甚好。《新华文摘》、《报刊文摘》纷纷转载。
在望海楼的序厅,我们采用的扬州漆器手法,将“记文”锱金镌刻得美轮美奂,为重修的望海名楼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我将做好的大型漆器照片寄给敬宜先生,他感到非常满意,称我们做得“大气”。
望海楼景区开放以后,很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泰州这儿常常以望海楼为载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影响甚广。
原来望海楼这么有名呀? 还是旅游景区呢! 范家后人都有孝心啊! 恩恩恩恩,是啊是啊,呵呵呵呵呵呵,挺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