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活动

定州同乡会创建宗旨
 
定州市自2013年6月1日后已提升为省管市,人口由过去的120万增至150万,人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着卓越的贡献!
但由于大家平日里工作繁忙,聚会的机会不是很多,少之甚少。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思童网络文学社创建了定州同乡会网站,把全国各地的同乡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身在他乡的亲人们能够及时的得以沟通联系,特建立了这个“定州同乡会”网站。网站地址:www.dztxh.cc 或www.dztxh.cc,也可以在百度里直接搜索汉字“定州同乡会”相关信息。
网站内容:定州新闻、定州历史、定州教育、定州名人、定州民俗、定州旅游、定州企业、会员信息、广告位等相关版块。
网站性质:普通会员50元,高级会员100元,选出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
网站宗旨:今后定州同乡中有家庭困难、孩子入学困难、生、老、病、死等情况都应组织成员把关爱第一时间送到现场,多问候、多探望、多捐助,多为定州同乡提供一份爱心保障。
投保金额自愿,不强迫、不引导、不勉强。假如我们把保险投到其它保险业,赔付慢,赔付困难,赔付金额少,但若把保险投在定州同乡会组织,可想而知,必定快,金额多,有亲情,有乡情,有感情融入其中,这不是一份生硬的会员会费和利益的关系,而是带有乡情和关爱的理念。
望定州同乡相互转告,尽早把定州同乡会组织做到尽善尽美,关爱他人和家人,关爱朋友和乡亲!
定州同乡会QQ群:65389642(昵称:时尚部落)
创建人QQ:726851262(范女士)
联系方式:13833465786、13021880529

定州历史

定州历史文化

  2012/9/2 17:42:58
  定州为古中山国,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她以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为基础,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和各种物质成果为体现,以定州人民世代传承为延续,以对国家和民族乃至世界的贡献为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定州人民栉风沐雨、胼手胝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谱写了华夏文明的史章。
     历史见证辉煌
   定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早在五千年以前,先民们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落。定州市区北部的唐河两岸有许多密集的原始聚落遗址。古史传载,公元前2361年,尧受封为唐候,“定州为帝尧始封之国”,今定州城北唐河南岸的唐城即为唐侯的故城,唐河两岸就是昔日唐侯的封疆(今唐城遗址存有土夯城墙,并采集有陶器等)。商代,此地为商王朝的北方方国。从定州大型商代古墓群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特别是首次发现铸有“又”“戈父已”等徽号铭文的青铜器,可以证明。
  春秋时期,此地属于鲜虞。史称“鲜虞中山”,系有白狄族公元前660年进入太行山以东并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在商文化繁荣的地区建立的国家,初“都于中山新市县”。楚昭公年间(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89年),中山被楚灭,不久又复国后迁都于顾(今定州)。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即位,亦定都于顾。周威烈王二十年,中山被魏吞并,复国后徙都灵寿。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皇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定州时称卢奴,为中山治所,辖14县。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这是定州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从已发掘的几座中山王陵就足以证明,出土有金缕玉衣、大玉璧、玉座屏等国宝级文物,还有大量的其它金银器、玉器、陶器等一级文物,其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至今令人叹绝。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慕容垂在中山称帝,建后燕国都。此次是定州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魏王拓跋珪攻克中山,置安州,在汉旧基上大修城池殿宇。北魏天兴三年(400年),取“平定天下”之意得名定州。至此,以定州命名的建置始出现在历史上。北魏时期,定州为北方地区佛教中心,佛事活动盛行,由此也促进了同西方的文化交流。由于定州石刻造像工艺超绝,高僧昙曜携工师“自中山被命赴京”,到武州塞(今大同云岗)开山五处,雕佛像五函,至今保存,成为我国佛教史上的代表作。
   唐代,是定州历史上的第三个辉煌时期。在这个时期,曾设定州总管府或大总管府,管辖范围曾达32个州,为我国北方的丝织业中心,号称“桑麻遍野,户户机杼”,史有“定州富豪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的记载,其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都达到了极高水平,产品也远销域外。农业发展较快,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水车灌溉农田,实行深耕细作,粮储居全国之首。文化灿烂。宝应年间成书的《教坊记》,是记述开元年间教坊制度和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大中二年(848年)创建文庙,使延续了千余年的儒学教育制度日益完善,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
   宋代,定州地处宋辽边陲,司马光、韩琦、薛向、苏轼(苏东坡)、吕公著等名臣相继来此任职。他们文韬武略、富民安邦,或以丰功伟绩,泽及后世;或以高风亮节,垂范千古。在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开始趋向专业化发展,定州缂丝堪称珍品。定州酿酒业早在汉代就有“醇酎中山,沉湎千日”的盛名。到宋代,苏轼知定州时亲自组织匠人酿造了“中山松醪”,并作《中山松醪赋》立碑传世。明清各朝名师世代传承,精心酿制,享誉国内外。民国4年(1915年),中山松醪同茅台酒一道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酒赛并荣获金奖。至今,被国家行业部门认证为我国历史名酒优质品牌,是定州经济的拳头产品。建筑业也达到了古代巅峰,现今保存的近千年的开元寺塔,为当今国家之最,号称“中华第一塔”。明清时期,定州作为京畿重镇,也是王朝统治阶级重点经营之地。
   千古风流人物
   定州平原沃野,钟灵毓秀。在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山古国的早期文明,而且哺育了灿若星辰的著名人物。“物华天宝处,人杰地灵州”正是古定州的真实写照。唐代以来,定州共出状元9人;明清时期中进士45人;举人275人。他们有的以文治武功名垂史册,有的以聪颖睿智造福桑梓,有的以高超技艺显耀于世,有的以忠烈德行垂范后人。
   唐代的刘禹锡,是杰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贞元年间中进士,被授监察御史,他关心国家命运,坚持变革,曾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后因事败受到牵连。与柳宗元志趣相投,交谊甚深,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有“刘白”之称,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今存诗约八百首,其文以《陋室铭》著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于元祐八年(1093年)9月出知定州,在定州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是严明法纪,惩恶布新。定州路副总管王光祖自称老将,居功自傲,贪赃枉法,军民早已深恶痛绝。苏轼为整饬军纪,对其严厉处置。同时对一些执法犯法者“付狱按治”,对罪大恶极者捽首斩之,正法之举大得民心。二是扶危济贫,开拓生产。为摆脱灾年困境,他一方面禁止苛捐杂税,免税五谷。同时奏请朝廷,实行“粮米减价”和“开仓贷米”,让农民“候丰年以新还官”。另一方面,开发利用黑龙泉水源,传播种植技术,扩种水稻,增加了农业收成。三是加强边备,增修弓箭社。百姓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有效抵御外敌侵扰。苏轼在定州任期虽短,却遗迹甚多,创酿了中山松醪酒,为民编写了定州稻秧歌,至今留有雪浪石、东坡槐,存有赞颂定州美酒的《中山松醪赋》、蔑视权贵的《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同情边民疾苦的《刘丑斯诗》、描绘定州风物人情的《开元三首》等名诗佳作。也流传着《苏东坡三点稻秧歌》、《苏东坡风雨小山庙》、《苏轼拔靴》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定州流传的《乡贤祠里祭王瑚》、《高举烛》、《巧治拍马鬼》和《公审葡萄架》的故事里,说的就是清朝翰林院吉士王瑚。王瑚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吉士。居官多年,以“万分廉洁,只是子善,半点贪污,便是大恶”为座右铭,以清正廉明著称于世。在四川庆符县任知县时,平定匪患,罢黜赃官,选用贤能。百姓和士绅赠予他两句诗“使君廉介胜刘庞,不向人民选一钱”,并在城外路旁立“王铁珊长生禄位碑”以示纪念。1912年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到东三省考察官吏政绩时,称他为“循吏第一”。冯玉祥称他是“中国第一流清官”,并在泰山建五贤祠,列为五贤之一。后以王瑚966部藏书在定县建立“铁珊图书馆”。
   在定州,妇孺皆知的《鹿钟麟逼宫》的故事,讲述的是定州市北鹿庄村的鹿钟麟把中国封建帝制的末代皇帝逼出宫的事。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打败了吴佩孚。在冯玉祥的旨意下,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时任京畿警备司令的鹿钟麟亲自出马任总指挥,逼迫溥仪迁出故宫。事后冯玉祥称赞鹿钟麟演了一场文武具佳的好戏。
   谷中秀是定州东马家寨人,清末一位翰林,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唤起民众,主张共和作出了贡献,也有不少故事流传在民间,最出名的就是《飞笔点大头》。讲的是袁世凯卖国求荣,实行个人独裁,想做皇帝。谷中秀毫不客气地说:“袁大人,人贵识时务,更该识民心所向。推进共和,时代趋向,锐不可挡!……”袁世凯勃然大怒,但谷中秀毫不示弱,把手中的笔蘸足墨汁,奋力向袁大头掷去,正打在袁的眼上,袁大头一时两眼乌黑,什么也看不清了,捂着双眼嚷:“抓住谷中秀!”但谷中秀早在别人的掩护下溜走了。袁大头真的成了大头。
   还有西晋著名诗人刘琨、唐朝著名诗人崔护、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郎士元、清朝为官勤政的郝浴等无数先贤,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有“清苦自励、不媚权贵”的做人原则;有“诸所弹奏,不避权要”的浩然正气;有“克自砥砺,留心正学”的求索进取思想;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崇高意境;有“意诚心正,身修齐家”、“并肩做长城”的民族凝聚精神等等,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民的灵魂,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激励着人们的斗志。
    40年代被美国100多所大学推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与爱因斯坦齐名的晏阳初,于民国15—25年,在定县搞平民教育实验,并把定县实验成果推广到东南亚及非洲、拉丁美洲各地,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现代艺术家张寒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所创造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著名歌曲,曾激励无数爱国志士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定州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奔赴前线,有8000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江潮、李克忠、苏锦章、萧平等共和国开国将领,郝庆山、甄凤山、杨银山等威振敌胆叱咤风云的抗敌英雄。定州人民为夺取反侵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古城风采依然
   定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于2006年申报千年古县成功,千年古塔挺挺矗立,清代贡院古雅秀丽,大成宝殿、魁星阁绚丽多姿,东坡双槐郁郁葱葱,文物国宝荟萃争艳……定州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开元寺塔、定州贡院、中山汉墓群、大道观、两地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南城门、清真寺、晏阳初旧居等);管藏文物5万多件;其中国宝3件,国家一、二、三级馆藏文物680多件。
   中华第一塔——定州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塔高83.7米,为11层楼阁式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基座周长127.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座砖塔,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辽对峙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为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所以又称“料敌塔”。该塔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设踏道,可蹬顶层,登极远望,可俯瞰城池,统揽全市。
   定州贡院(俗称考棚),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州属贡院。1956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贡院布局原为中轴对称式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坐北朝南依次为前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基本保存完整。贡院的建筑气势雄伟。整个建筑雍容壮观,别具一格,显示了清代建筑风格与高超的设计技巧。当人置身其中,既可领略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又可想象当年宏大的考试场面。她既是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见证,同时又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定州文庙又称“先师庙”、“孔子庙”,1959年辟为定县博物馆。1982年7月23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今存东、西、中三个毗邻的北院。此建筑布局北三院各自为中轴式,中院为大成殿、戟门、官厅及东西两庑。东院为崇圣祠和魁星阁。西院为明伦堂。
         王灏庄园,清咸丰年间所建,该园系群体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每个建筑群体均为中轴对称式四合院,且随地势起伏,建筑用材考究,青砖灰瓦,雕琢彩饰,磨砖对缝,结构为布瓦硬山式,堪称定州古代民居建筑精华。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位于定州城内兴华中路西端北侧,是一座元代建筑的道教寺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后屡遭破坏,现存中殿即玉皇殿。中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特色。殿内四壁有大幅明代年间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画面完整,布局疏密相当。所绘任务线条流畅自如,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位于定州城内中山路南侧的白果树,高8.2米,干围4.3米,冠大31.8米。民间传说“先有白果树,后有定州城”,按管仲建城说起,定州城始建于公元前679年,照此白果树当有2600余年的历史,可谓始植遥远,历经沧桑,堪称“中山老者,苍株古景”;定州文庙内的“东坡双槐”,分东西两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知定州时(1094年)亲手栽植,历时890年,主干虽已枯朽,但旁侧萌枝,槐叶青翠。东株葱郁如舞风,西株虬枝如神龙。实属定州一大景观;定州文庙中院戟门东北方向的槐抱椿树,苍虬古槐主干已枯,枯干中确环抱一青翠葱茏的椿树,树形奇特,抬头仰视,使人情趣盎然。
   此外,晏阳初旧居、北疃烈士陵园、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及纪念址、八角井、落星石、行宫、能再现古城昔日雄姿的南城门等都是定州文化文物旅游的好景点。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对弘扬民族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定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甚丰,以汉代和宋代文物为主。特别是宋代名列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瓷藏品为最。1969年定州市博物馆发掘了两座塔基地宫,出土了160余件精美的定瓷,品位之高,造型之美,种类之丰为国内罕见,在当时就轰动了中外考古界。在这批定瓷中,有北宋时期制作的高达60.5公分的白釉刻莲纹龙首大净瓶,刻工细腻,为国宝级文物;有小巧玲珑的黑白釉瓷轿,有釉质莹润如玉的花口高足盘;有五代时期的白釉“新官”款大碗、白釉双“官”款枕;宋代时期的绿釉游鸭纹枕、碗中之王——白釉双鱼纹大碗;金元时期的白釉菱格纹点彩大罐,各具形态寓意吉祥的奔鹿、卧鹿纹枕、狮托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