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为推动定州市传统产业特别是体品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更好更大发展,7月中旬-8月初,我局会同统计局和体品协会组成专门力量,入村入企就体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实地考察企业30余家,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研讨会20余次,就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与山东乐陵市泰山集团进行了对比分析,摸清了企业底数,看到了存在差距,查找了制约发展的突出症结,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发展现状
我市体品产业兴起于清朝末年,上世纪80年代末快速发展,当时主要集中在西城区大奇连村一带,目前已发展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2009年体育器材产业集群被确认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一)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城区、庞村镇、赵村镇、清风店镇、明月店镇、周村镇。
(二)企业规模。其中中小微企业100余家,生产型企业61家(有营业执照),2011年入统工业企业中体品企业7家。规模较大的有恒达、森康、旭升、金特利斯、宏宇等公司,这些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三)企业性质。均为私营民营企业。
(四)产业规模。2011年总产值达21.3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五)主要产品。主要生产健身、体育、武术等三大系列1000余种体育用品和运动器械。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乡村、社区,部分出口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供应广大中小学校、部队、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运动场所。
二、存在问题
我市体品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完成产业升级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但进入新世纪,由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运营模式、营销策略等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致使产业发展停步不前。与山东泰山、山西奥锐特、北京体之杰、青岛英派斯、福建舒华等大集团大公司比,我市体品企业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从企业自身看:一是企业规模小,根据38户体品企业调查表汇总情况看,均为中小微私营企业,多数企业占地10亩-30亩之间,固定资产多在200万元-1000万元,面积在10亩以上的仅7家,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11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金较少,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信誉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企业资质弱,目前全市无一家企业、一个产品获得“国体认证”(NSCC),主要原因是高额费用使企业望而止步,以户外健身器材为例,一项资质认证需投入150万元。目前政府采购多是通过招标进行,因无“准入证”,我市企业不能参加投标,无法和大企业平等竞争。三是产品档次低,我市体品产业迅速崛起,主要缘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中小学校普九达标,因当时达标时间要求紧而体品需求量大、品种多、价格高等原因发展较快,但企业未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仍以生产量大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没有名牌产品,目前体品企业中没有一个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而泰山集团“泰山牌”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权威机构评估其无形资产9.8亿元。因无名牌,企业利润大打折扣,如金特利斯公司生产的一副液压篮球架销售价格4万元,而北京体科健同类同质产品销售5万元。一部分企业成了知名企业的加工厂,生产零部件、半成品或贴牌产品,“人家吃肉咱喝汤”。
从经营管理人员看:一是整体素质相对不高,100多位企业厂长经理大学学历的仅10个,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多是由原来的小作坊、小老板发展起来,长远发展、科学决策、现代营销等能力相对差,多是靠多年的“老关系户”开展业务。二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多是“土财主”,小农意识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经营主观臆断,特别开拓意识不强,没有一种敢为天下先、敢尝第一口的胆识,缺乏做大企业做强产业的胆识和气魄。泰山集团起步时与当时我市的几个大企业规模相当,2000年开始迁址扩规,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百强企业、全国体育器材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有6个分公司、海外有3个分公司。三是管理方式相对粗放,企业不注重自身形象建设。因占地面积小,有的企业大的办公室兼作产品展厅,老板的小办公室兼作财务室;有的现场混乱,厂区内物品乱堆乱放,垃圾遍地,生产噪声刺耳,粉尘、油漆满天飞,工人着装不整齐。四是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多数企业是父子、兄弟、夫妻公司,用人重血缘、亲缘、地缘,依靠家族力量创业,依靠裙带关系经营,不利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人才引进。五是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企业设施多陈旧老化,急需更新换代,只能生产固定配套产品和大路产品,产品档次低,外观形象差,市场竞争力弱。六是人才流失相对突出,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企业不需要高薪聘请高层次技术人员,造成一大批技术人才外流,泰山集团约有三分之一的高级技术工人来自我市。
从协作程度看:一是集聚程度低,主要表现为企业分布分散,资源、信息集约利用不够,产业基础及配套建设滞后。二是合作程度低,尽管我市成立了体品行业协会,但因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协会运行不规范,业务洽谈、招投标、争订单等存在恶意竞争、互相压价现象,内耗严重。
从发展外部环境看:一是土地制约。这是首要制约因素,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乡村集体土地、闲置用地或自家承包地,不能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由于我市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且多用于支持长安、伊利、旭阳等大企业,不能提供用地给体品企业扩规模、搞建设,据初步调查,要求入园建设的企业有38家,用地规模为1235亩。二是资金问题。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难矛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从资金需要方面看,体品企业原材料价格高、用量大,周转资金需求量大。从融资方面看,银行难贷款,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条件限制严格,以厂房设备抵押贷款不放心;企业难贷款,主要是企业无土地证,加之帐目不健全、不规范、信誉度低等。
三、对策建议
1、组建集团公司,推进规模发展。借鉴泰山集团经验,整合现有企业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变群体优势为规模优势。一是将增资到3000万元的省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恒达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的体育产业集团公司。二是集团公司成立后,按照“企业自愿、滚动发展、逐年增加”原则和“五个一”要求(共建共享一个行业资源、一个公司形象、一个产品展示厅、一个客户接待厅、一个产品定价),加强市内企业合作,采取强强联合、以强扶弱、产品配套、合作入股等方式发展壮大。同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集团的联姻,通过联舟出海、借船出海,做大做强。三是恒达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按照河北文博园规划要求,规划建设体品商务会展中心,面积3000—5000平方米,内设体品协会会址、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办事处、体品展示大厅、产品销售厅、业务洽谈中心、招待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作为体品产业的对外窗口。四是进一步完善协会章程,加强规范行业协会管理,解决业务洽谈、招投标、争订单等方面的恶意竞争、互相压价问题。
2、建设体品小区,推进集聚发展。将推进体品企业入园入区发展,作为解决企业分散、单体运行、信息闭塞、产业化程度低、效益差的有效措施。一是科学规划,按照唐河循环经济产业总体规划要求,将小区选址在西城区大奇连村西附近,总体规划占地1000亩,容纳入驻企业50家以上。制定小区具体的建设规划,明确规划选址、功能分区、企业布局及道路、供气、供(排)水、供电、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明确入驻企业的具体建设内容及要求。二是包装项目,以恒达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包装成总投资30亿元、规划占地1000亩的体育器材生产基地项目,申报省级重点项目,争取用地指标支持,并在技术改造和其他资金政策等方面争取支持。三是分步实施,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政策支持,多元投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自主经营”模式,先期启动占地500亩的一期工程,筛选确定20家左右入驻积极性高、规模大、实力强的体品及相关企业入驻小区,到2013年建成投用。2014年启动二期工程,到2015年全部建成。四是集约要素,小区挂体育产业集团和体育器材园区两块牌子,在原材料购进、大型设备引进、环保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细化分工等方面由协会或园区的相应管理机构统筹考虑,实现集中、集约利用。
3、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快速发展。一是组织领导支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振兴体育产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信局,具体统筹推进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和规划建设体品商务会展研发中心、体品工业小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支持。按照围墙外的事政府办、围墙内的事企业办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垫资、社会集资等方式修建小区主要道路,由相关单位搞好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达到企业入驻条件。三是用土供应支持。向上级争取1000亩用地指标用于小区建设,通过招、拍、挂方式将建设用地出让给各入驻企业并为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四是银行信贷支持。组织商业银行定期召开对接会,建立体品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在小区增设服务网点,简化资金审批手续,提供资金支持。借鉴双天园区做法,建立入园企业互助担保机制。五是优惠政策支持。结合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双天园区现有的扶持政策,参照我市对四大企业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小区专门扶持措施,从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税收奖励、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4、加强科技创新,推进高端发展。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一方面,通过举办名家讲坛、外出参观考察、组织高层次学习培训等方式为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充电”,全面提升素质,增强干大事、创大业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职管理营销人员,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现代营销策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工人交流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一线工人的整体技术操作水平。在集团公司和体品小区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积极面向市场消费需求,不断研制先进、高端、高附加值的体育新品。三是打造知名品牌产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在费用上舍得投入,在标准上要求严格,在推介上下大功夫,打造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叫得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