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铁证!范仲淹亲笔信首曝出生地:真定高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日燕赵地,一生家国情!走进文正公范仲淹魂牵梦萦的生命起点——河北正定高平村。
“我本北人,北人淳厚。”北宋名臣范仲淹在给苏州兄长的家书中,这句质朴的自白,道出了他与河北大地深刻的情感联结。这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照亮千古的灵魂,其生命之光最初在河北正定高平村点亮!

微信图片_20250702205430.png
高平百日:伟人生命的燕赵序章
公元989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北宋未来的脊梁——范仲淹,降生在河北正定县高平村。
其父范墉时任成德军节度掌书记,驻守真定府(今正定)。为抚育前妻留下的幼子,范墉续娶了高平村谢氏。正是在这片滹沱河畔的土地上,范仲淹呱呱坠地。
据史料记载与地方研究,范仲淹在高平村的时光极其短暂而珍贵。出生仅约百日,尚在襁褓中的他便因父亲调任徐州而离开了出生地。更令人唏嘘的是,抵达徐州后不久,父亲范墉便病逝驿馆。这短暂的百日,竟成为范仲淹与生父及出生地唯一的共同时光。
微信图片_20250702205719.png
铁证如山:文正公心中的高平印记
虽然只在正定生活了短短百日,但“高平”二字深深烙印在范仲淹的生命里,成为他重要的身份标识。晚年,他在写给镇守真定的挚友韩琦的信中,流露出对出生地深沉的思念:
“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
字虽不多,字字情深!更引人注目的是,范仲淹一生文章落款常自称“高平范仲淹”,同僚尊称他“高平公”,门生自称“高平门下”,后世子孙更以“高平堂”、“高平世泽”为家族堂号。这一切,都清晰地指向同一个地理坐标——河北正定高平村
燕赵风骨:孕育“先忧后乐”的精神沃土
百日虽短,其根已深。燕赵大地“慷慨悲歌”的文化基因,或许早已悄然融入这位伟人的血脉,最终绽放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的刚直风骨
戍边西北时“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凛然豪气
以及那光耀千秋的 “先忧后乐” 的博大胸襟
这些不朽的精神丰碑,不正是燕赵儿女忠勇担当、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吗?
薪火相传:千年文脉的当代交响
如今的高平村,正让这段沉睡的历史焕发新的生机:
1. 历史地标:“范仲淹故里”纪念碑庄严矗立,高平村范仲淹文化广场成为村民精神家园。
2. 文旅名片:依托“范仲淹出生地”与“《地道战》原型村”双重文化IP,打造特色乡村文旅。
3. 精神传承:当地教育融入范公精神,“先忧后乐”成为德育核心。
微信图片_20250702205947.png
2024年5月,一个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在此上演: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高级顾问、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名誉会长、范仲淹第28世孙范敬中先生,亲临高平村考察参观。他仔细察看了与范仲淹出生相关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建设,对高平村守护范公出生地文化、弘扬“先忧后乐”精神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范氏后裔的到访,不仅是一次跨越千年的血缘回望,更是苏州与正定、江南文脉与燕赵风骨围绕范公精神的一次重要对话与共鸣。 此行被多家媒体报道,进一步印证了高平村在范仲淹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微信图片_20250702210348.png
百日光阴,足以奠基千年风骨!燕赵大地孕育的“先忧后乐”精神,如同滹沱河水,至今奔涌不息,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沃土。
走进高平,触摸那段被时光铭记的“百日”传奇,感受文正公留给我们的永恒精神财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7-3 14:50 , Processed in 1.078359 second(s), 20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