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下午,辽宁海城范氏理事会成员代表赴山东省邹平市范仲淹政德教育现场——范公祠开展实地考察活动,通过溯源先祖政德足迹,深化“先忧后乐”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实践。 一、考察团成员构成
本次考察团成员均为范仲淹后裔,具体包括:
- 范世朋:范氏理事会副会长,范仲淹第31世忠宣房后裔
- 范崇东:范氏理事会副会长,范仲淹第30世侍郎房后裔
- 范钦旭:范氏理事会副会长,范仲淹第29世侍郎房后裔
- 范云龙:范氏理事会秘书长,范仲淹第32世忠宣房后裔
- 范崇斌:范氏理事会常务理事,范仲淹第30世侍郎房后裔
二、范公祠历史文化价值与考察内容
邹平范公祠是当地重点打造的范仲淹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兼具历史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功能。该祠占地5900平方米,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及四进院布局,主要由范文正公祠、菜根茎舍、忧乐亭、烟雨亭、碑廊及后花园等建筑构成。祠内设有《岳阳楼记》教学点、范仲淹与邹平故事展厅等核心区域,通过图文展板、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系统呈现范仲淹“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政德思想体系。
考察团一行沿历史脉络依次参观正殿、菜根茎舍等建筑遗存,在实物史料与场景化展示中沉浸式感悟先祖政德理念,进一步夯实家族精神信念,明确家风传承责任。
三、活动专业支持保障
本次考察活动得到专业学术力量支持。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邹平市政协委员、邹平文史馆馆员朱振波(系范仲淹继父朱文翰第三十三世后裔)全程负责接待与现场讲解工作,以详实的文史研究成果为考察团搭建起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桥梁,助力后裔群体深化对先祖政德思想的认知理解。
四、范仲淹政德精神的当代价值阐释
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德内核,在当代社会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 个人层面:其“清正廉洁”的精神内涵是当代公民的品格标尺。无论是公职人员坚守初心使命、恪守纪律底线,还是普通民众在职业岗位中秉持责任担当,“不忧一己之利、常忧众人之需”的信念,均为抵御浮躁风气、守护精神本心的重要基石。
- 社会层面:政德精神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文化纽带。此次范氏后裔溯源政德的实践,本质是将家族精神与时代需求相衔接,推动传统美德从族谱文字转化为现实行动,为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
- 宏观层面:“先忧后乐”蕴含的家国情怀,是当代人应对多元挑战的精神动力。从社区邻里的互助担当,到行业领域的创新求索,这份“以天下为己任”的格局意识,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编辑:范思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