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博友望月
[B]找一隅之地自己疗伤[/B]
心无物欲 ,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一个人心中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会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静的大海那样开朗;一个人闲居无事有琴书陪伴消谴,生活就会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近日有朋友闲聊中将此句推崇给我,让我羞煞万分,我很喜欢这种生命状态,但真的达到这种忘我的仙境,着实还应该修炼若干年,细细推敲不知道此生能前行进到何种程度!
红尘过往,风轻云淡,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倦云舒。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此时,我自甘堕落,甘愿当作一个平凡的世人,眼观秋空,心梦霁海,手抚琴书, 内心滋生一些繁杂小事,干扰你的视线,左右你的眼眸,牵引你的大脑细胞的思考方向,能明知自己身在何处,已感庆幸,还是普通人自由,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涂抹内心的浮动,让我猛然间想起那种近乎忘我的境地---佛门,抛弃璨若烟花的红尘,搜寻内心的一方净土,晨钟暮鼓的向佛清修,同样是活在当下的一种生命状态,作为我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无论体味那彼岸的幸福。说到俗人就似乎对待他们的政策宽松了些,平日里对待别人的生活能够看清说透的,可是遇到自己的事,却吝啬的没留一点空间,懵懂的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也是俗人的一般见解,大夫能够医治病人的病痛,却不能医好自己的创伤,心里医生能为别人进行心里疗伤,却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许 只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了。
生存的本能与价值的导向不允许我们在有限的时空隧道里做任何的停留,只有前行,再前行,沧海之一粟,大海之一滴水,足见我们人类在浩淼烟波的纷繁世界中的位置。感谢万物的滋养,感谢生灵的曼妙,让我能够清理出一隅之地,为自己疗伤,稍作小憩。
造化弄人,环境也左右着人的肢体的舒展,范老夫子在《岳阳楼记》中早就说过,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人生一种不易之境界。不想太奢望遥不可及的物质,步子由走变成跑也许会摔伤,我不求超脱环境的制约,但求能风雨过后小憩一番,为自己舔舐伤口,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