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1730|回复: 4

[讨论]一份中国式的光荣与梦想 我爱女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2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我们能做好每一天,付出自己的全部,那一定是逆境中很好的锻炼和考验。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我们就有可能实现梦想。

    ——陈忠和

    1

    当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半决赛中以3比2力克古巴队杀入决赛时,我一下子松了三口气:一是中国女排终于完成了赛前制定的“冲三争一”的比赛任务;二是魏寒枫押对了,我的“超级对话”赶对了点;三是为角逐奥运再次受伤、已经在奥运村里寂寞了12天的赵蕊蕊,终于可以站到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了。

    比赛结束后,我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赵蕊蕊报喜,她一定会感叹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没想到我说起这个话题,她的反应竟有些冷淡。

    是出了什么事吗?

    她赶忙否认,说什么事都没有,一切都好。可是她为什么不想上领奖台了呢?她冒着再次受伤的风险努力康复,最终赶上奥运会的“末班车”,不就是为了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吗?经我一再追问,赵蕊蕊说出了她的心事。

    赵蕊蕊是那样的女孩子,她宁可自己不去领奖,错过人生的重要时刻,也不想面对她可能要面对的种种尴尬。她担心如果她去了,万一球队没有把冠军拿下来,队友嘴上不说,心里会不会怨她?她也担心如果中国女排拿了冠军,而她只打了三分钟球,一分未得,在奥运村里等了15天,最后跟着一起站到领奖台上了,别人会怎么议论她,等等。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心情。

    我劝赵蕊蕊等球队回来以后,找个时间跟陈导好好沟通一下,自己去不去领奖,也听听陈导的意见。她很犹豫,问我这样是不是不好,会不会给陈导很大的压力。那时我并不敢说已经很了解陈导,但是从我体会的陈导的为人,我相信他会做出最有人情味的选择。

    直到第二天下午一点多,我才收到赵蕊蕊的短信。她说中午吃饭后,陈导通知她,让她下午带着领奖服,和全队一起去赛场。

    那时距离中俄金牌决战只有不到八个小时了。

    后来我听说,在赵蕊蕊等待答复的那差不多24个小时里,陈导为了整个中国女排四年奋斗的完美结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仅带领参赛队员做好了充分的技战术准备,还帮她们调整好心理状态面对俄罗斯女排的强劲挑战。至于带赵蕊蕊去领奖,陈导从来没有改变过主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赵蕊蕊和队友一起高高兴兴地站到领奖台的最高一层。

    不过陈导所做的这些努力,他一直没对赵蕊蕊说起过。

    我也是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才听说这段往事中的许多细节。

    后来我曾经问过陈导为什么一直不对赵蕊蕊说,她听了一定会更加心存感激,可陈导淡淡笑笑说没必要,他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兑现一个诺言。

    2

    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决战终于打响了。

    赵蕊蕊身穿领奖服出现在看台上的运动员观摩区,十分醒目。看着她为中国女排虔诚祈祷,坐在看台另一边的我则在心里默默为她祝福。

    15天过得也快也慢,她在奥运会第一场比赛中再次受伤那令人伤心的一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可是中国女排经过七场鏖战,已经站到了离奥运冠军最近的地方。

    然而中国女排却遭遇开赛以来最差的开局。

    俄罗斯队与小组赛时判若两队,她们上来就直落两局,把中国女排逼到了悬崖边上。

    我有点儿坐不住了,走到赛场外深吸了两口气,一再安慰自己:“拿到银牌已经不错了!可以交代了!”我想找人聊聊,周围没有熟人,就给赵蕊蕊发信息说了我的银牌预感,没想到她给我回信说:“你太沉不住气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放心吧!她们肯定能行!”

    到了那种时候还能对胜利抱有足够的信心?我当时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不过进入第三局,中国女排的场上队员的确像赵蕊蕊所说,输掉包袱触底反弹了,而站在场边指挥战斗的陈忠和也恢复了他招牌式的微笑,中国队得分了,他点头笑笑,中国队丢分了,他摇头笑笑。

    陈忠和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看到他的笑,我心里没那么紧张了。那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奥运会前采访冯坤时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支球队里,陈导的笑容是大家的一颗定心丸。陈导还能笑得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眼前的困难不是特别可怕。”

    第四局比赛进入尾声,俄罗斯队以23比21领先,在对手再拿两分就要拿下奥运冠军时,全世界的中国人中,恐怕只有陈忠和和场上的女排队员还能笑得出来。

    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根本不敢看场上的争夺。我抬头看球馆的屋顶,低头看自己的双脚,然后用手捂着脸,只露一条小缝定睛注视着场边陈导的一举一动。

    他为什么还能笑得出来呢?

    在我的心快要跳出来的时候,我还这样问过自己。

    不过最重要的是他笑到了最后,中国女排终于后来居上,从对手手中抢回第四局,把决赛拖入决胜局。夺金希望再起,我兴奋地从座位上弹起来,忘情欢呼。

    3

    回想起来,我对中国女排夺冠之夜的记忆差不多就停留在张越红把决定冠军归属的一球狠狠扣在对方场地上那一刻。此后的事情,因为大脑皮层过于兴奋,我感觉更像是在做梦。

    在体育馆里等待颁奖仪式,全场已经汇成了中国人欢乐的海洋,我在拥挤的人潮中好不容易找到了熟人——同样想找熟人分享胜利喜悦的《中国体育报》摄影记者刘亚茹。我和亚茹姐认识五年了,那是唯一的一次,我俩流着眼泪紧紧拥抱在一起。

    终于等到中国女排出场了,她们从离我们很近的通道走出来,我们激动地喊她们的名字,朝她们挥手。冯坤、赵蕊蕊、张萍、张越红……很多队员都看到了我们,也冲我们挥手。这下可好,更多的观众被吸引过来,大家挤在一起,笑着跳着,感觉特别开心。

    那个时刻,她们终于苦尽甘来,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

    颁奖仪式刚刚结束,我就赶快跑到体育馆外的通道口,在那里等队员们走出来。当时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和她们见上一面,和她们分享梦想成真的感受。

    张娜头戴花环、手捧鲜花第一个跑了出来。

    看到我站在门口,她激动地跑过来,搂着我就问:“你听过一首歌叫《相信自己》吗?”

    我知道那是零点乐队演唱的中超主题歌,但是我不知道张娜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嘿嘿笑着说:“你知道吗?在我们0比2落后的时候,我忽然想起这首歌,我哼着就上场了……”

    又过了一会儿,赵蕊蕊从通道的那一端走过来了。她的腿刚刚开始恢复,走路还不是很利索,但是远远看到我,她就加快了脚步,边走还边朝我挥动着手中的鲜花。

    当她半蹲着给了我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时,我们俩都哭了,不过这一次是幸福的眼泪。她能最终站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我俩所有的伤心和痛苦,就都可以化作心愿终偿的幸福了。

    赵蕊蕊走上大客车之前,把那束奖给奥运会冠军的鲜花送给了我,而我还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咬一咬她的奥运金牌,像她刚才在领奖台上那样。

    她痛快地从脖子上摘下她的金牌,让我仔细端详,尽情“品尝”。

    当晚,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看来是发泄对我决赛中两局过后就沉不住气的“不满”——

  “其实很可惜咱们认识得晚了一些,过去三年你没有看过我们真正是怎么练的,我们早就磨炼出在困境中战胜绝望的本领,所以不论再碰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感到绝望!”

    赵蕊蕊的话提醒了我。

    从2003年夏天第一次跟中国女排打交道,到雅典奥运会渐入高潮,我认为自己对这支球队正慢慢拥有深入的了解,其实仔细一想,我并没有真正见识过中国女排是如何完成一天的训练课,度过艰苦的准备期的,更没有见识过像赵蕊蕊所说的她们被练到绝望时的样子……

    不过想要补上这一课,只能等到下一个四年了。

发表于 2008-9-6 2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想要补上这一课,只能等到下一个四年了。
发表于 2008-9-6 2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 祝福女排 他们依旧是我们的 英雄~~
发表于 2008-9-6 2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你们中国女排!!希望你们在2012年能够取得好成绩!!
发表于 2013-5-6 1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排加油[em4]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5-10 14:29 , Processed in 1.093826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