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3821|回复: 19

[原创]风把石头吹成了沙——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读后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04: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作为一个皇帝,他在处理完国事,没有象别的帝王那样穷奢极欲,在情色之中放荡,在歌舞升平的假象中陶醉,也没有象秦始皇那样为了永世富贵而求长生不老,而是用闲暇的时间,甚至是在征战不停的峥嵘岁月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他象一个普通人那样看待自己的生命,象一个平凡的人那样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为一个皇帝能够从一个思想者的角度去看待人生,思索生活的意义是很难得的。单从书的内容看,它确有许多在今天看来依然还能闪耀光芒的思想亮点,对我来说感悟很深,许多启发随手就记录在书的留白处,在一读再读之中,不断地发现了许多重大问题上我和他的相通之处,从某种角度看,任何想冷静而达观地生活的人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思想的依据。
  据我阅读之后的观感,第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让自己平静而坦荡地去看待有限的人生。那些人生中遇到的困苦、烦扰、贫病、痛苦、喜怒哀乐其实不过是参天大树上的一些繁枝蓐叶罢了。所有困惑人心的问题都困扰着所有的人,无论他是富贵的还是贫贱的,在这一点上奥勒留只是提纯了这些问题,并用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答案,在今天依然是令人信服而有价值的。
  人具备的品质在今天探讨的少了。我们的许多优良品质在家族的传承中慢慢地被进步社会的物欲冲刷了,在现代的社会中关于优良品质的讨论已经仅限于某些做人的基本道德了。那些更为深广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书本中所记载的标本了。放眼看去芸芸众生都在为名利奔走,都在为现世的享受在忙碌。不要把人想得多么的伟大和高贵,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遵循古老的道德约束,所以我们有法。但日常生活中的人却又卑琐地绕过法而践踏道德。除了污秽不堪的享乐外,谁还在意品行的修养?具有实质的物体容易得到追捧,而没有具体形式的思想人们不一定会看见。美德的形成是长期的,况且清苦修为的坚持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一个人具有好的品质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不仅要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一个人的思想是他内心最直接的反应,“观其行听其言”便可知道。面对人或事,你在一闪念间的那个念头才是你最本质的本性,试问过自己吗?但最终对待这些人和事,往往被各种虚饰的表象所掩盖,也就是很多时候都会刻意地把自己隐藏了。大多数时候本性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但在重大的事情上有时也不免会昏头,所以决策时还是要仔细思考一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能力在最后的关头里往往都不能坚守。人啊,你的内心是何其复杂?
  让高贵的品质充盈胸中,让睿智的言行常在左右,这应该是人生修养的一个准则。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做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很难。要坚持一种美好的品质不容易,一生很长,这中间的诱惑很多,如果不慎误入了歧途,幸福就也远离。古人说读书的人都很失意,这话其实不错的,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当然要失意的。不光是读书的人,只要他是个有思想有血性的人,坚持了自己的原则那他一定会失意的。但人的本质是相同的,抛开了身份、地位等外在的装扮,大家都一样。被讨好的人如果剥去了社会给予的外衣和一介平民是没有区别的。讨好的人和被讨好的人都为人所不耻。眼见着阿谀之事,耳听着奉承之声,我喜欢静默不语是有原因的。富贵尊荣又如何?到头来都是黄梁梦一场,有思想的人是最后的尊者。
  许多人往往将自己的声名看的很重,却没想到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三代之后便已沦为云烟。还有谁会记得?长久的名声是靠生命的力量支撑的,一时的声名只是浮光罢了。所以不慕虚荣是历来有德之士所推崇的。
  权利者与庶民的平等自古就不是真实的。权利者的表面文章看怎么去做,会不会做。正因为这样权利者索性懒得去做宁愿高高在上。这也是我们常看到的,在高于我们级别的上流人那里是相当缺乏的平等观。没有了平等当然缺乏同情心。没有同情心他便不能看到下面的疾苦悲情,官傲吏横便成了一种常态,富贵显要缺少爱心便也正常。
  不要轻易对别人进行评价,特别是加进了自己主观的感情色彩,那不仅不是真实的,而且对自己也是有损害的。如今是非善恶越来越难判断了,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以权钱为代表的富足,考虑事情的角度也更多了实用的功利目的。当你评价一个人时,自己有想过和他是否一样呢?不要自认为比别人好,也不要贬低别人。不要夸大任何物体。最初的也许才是最真实的。最本质的往往最简单。不懂谦卑的人,得势时容易轻视甚至蔑视别人,失势时却成了丧家犬,还怪别人“人走茶凉”。做人的心态要平和,得意才能不骄纵,失意也就不会颓丧。
  “经验主义”还是很普遍的,无论在察人观事上多数人还是习惯凭经验去决断,于事可能无益但也不会招致太多损失,但对人就有可能毁其一生了。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凭个人感情色彩去观察外界的事物,缺乏的是一种纯净的眼光。因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我们的理解便有很大的差异。换一种眼光和心态,让自己也能活得轻松。
  荣誉的获得未必都是名胜言顺的,此中奥妙大家都知道。“胡萝卜”是分等级的,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那根最粗最大的。今生通达富贵,未必勤劳就能得到。今生心忧神烦,求神拜佛也不会真的解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恰当地审视自己的处境,对周围人事有个正确地认知,知足常乐便不会是虚言。不要挑剔所处的环境,挑三拣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容易身心疲惫。如果需要改变就下决心去做而不只是说。在得和失之间还是要有平常心。精神的愉悦大于身体的享受。活着累但不会觉得苦。
  平凡的生活每天都是相似的,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带来的厌倦呢?只有思考,不断地思考,那每一天都会有所发现,那思想的不同所带来的欢愉和痛苦,至少会让自己有个不一样的人生。“说”并不能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而“写”是心灵的一种观照和自省,可以将自我看得更透彻更明晰。未必名家就有名作,名作亦未必为名家所写,要分析,要用自己的思考去权衡分析。如果能将点滴的感悟和片断的思想记录下来,那必将是一颗厚重饱满的麦穗。
  人每天的存在都是活在现在中,昨天或更早的时间里能记多少?明天或更久的时间里能想什么?把现在活好就行。昨天已不可追,明天还遥不可及,现在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时不我待,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生命不停地逝去时,使自己保持思考的能力,不致在昏聩的年月中成为别人的累赘。我们今天所看重的,他年之后能值几何?痛苦和快乐的分界并不难把握,既然人是一种速朽的动物,又有何必要颓废自己?回头去看经历的一些事情,其实那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快乐还是人生的主要部分。不求名利不求富贵,所有身外之物便不重要,不想虚幻之事,没有私心杂念,过自己的生活,人生简单明了。真诚和正直是在漫长人生中快乐平和生活的一个支点。生活的好不好与内心的安宁有关,而与贫富无关。
  当你的朋友抱怨时,让他的抱怨和冲动恢复冷静,其实不难,只是看你当下对他说了什么!责怪并不能解决问题,抱怨更是伤人害已。想法解决问题才是要务。事情总是有一个过程,烦恼由心生,并不能有助于它的解决。
  揣摩别人心思的人自己也活得累,这是奴才。不要去揣摩别人话语中的意思,最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然很累。那些心存嫉妒的人是会这样不停地折磨自己。
  关心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情感。现代人总是因种种理由而缺乏这种感情的交流。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都不及客户的交流朋友的来往重要。所谓紧迫事务其实都是一种推托。真诚地爱孩子,但爱的尺度并不好把握。孩子的未来是你今天努力的动力和明天的结果。有一个贤良的妻子男人就会幸福。深情体现在远隔千山万水时的想念,你想谁?谁又会想着你?
  一个人不容易放弃已得的享受,这应该是贪欲的来源。如果没有占有的欲望,得到也就会有节制地享受,失却也就不会可惜。对身外之物的渴求越少,越接近人的本质。宁静的内心才能够体会幸福的含义。欲念越多,越和自己纠缠不清。星汉灿烂,亘古依然。不要以为自己能够长存于世——凡身肉体能保持多少年的肉体呢?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能做什么呢?追求现世的物质满足,最终会得到幸福吗?灯红酒绿,浮泛一生,没有未来,最后只能精疲力尽。不要徒具华丽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本性成为一个忙碌的空壳。因为命运是公平的,时间是最后的裁判。人生的舞台最后都是由新生者领舞。
  幸福来自对生活的悟性。对生活本质的参透,看的愈深,活的也就愈自在。事物本身是没有记忆的,它的存在和消失只是时间的记忆而已。所以凡事是可以不必在意的,这样能够生活的更轻松些。按照自然来生活,不需要强求,今日生明日死,何必将自己的未来系于遥不可及的幻想?这餐只够吃面又何必装大款?他日可豪饮也不必装穷酸。锦衣玉食和粗茶淡饭,一样可以将日子过得安康幸福。
  无欲无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幸福。
  无知而无畏是因为不辨善恶。不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无知者争论,有时笑看他们毫无逻辑并且大言不惭的表述,是一种宽宏的美德,从他们啰嗦的话语中学会一种明智。无谓的争论并不能获取知识,也不能使自己的才智长半分。浪费口舌的争辩也是徒劳无益的。何况很多时候争辩的双方不过是为些蝇头小利或者无关紧要的事。
  胸襟开阔光明磊落为人随和,相信大多数人的品性是好的,这样会使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防范之心,生活应当更轻松才能活得更自在。
  所有可用来描绘事物的言词都因美丽而能诱惑人心。许多事物本来平常的很,但因言词的华丽包装而迷惑了双眼。保持洁净的双眼和明晰的大脑不容易。即使聪明的人也可能因一时不慎而落入这种圈套。
  人总是喜欢远处的物事,近在咫尺的人事却因种种原因而被掩藏。人更愿意去赞美那遥远的风景,而不在意自己脚下的风景。人们总是对远方的人和事表现出更多的善良、公正和好感,而对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产生更多的是打压、攻讦和毁誉。自古多少人事的成败最终都是断送在身边的小人身上。生活的实际未必符合理想的状态,适应面对的一切,调整内心的法则,才能宁静地生活。不为外物所累,得失之间自然能够平衡。
  阳光不会因阴霾的阻隔而消失,内心持有的力量也不会因别人一时的遮断而消失。将道德的光辉发扬,不要轻易地改变。我们的内心中都隐有一种高贵的品质。有的人让它显现出来,有的人则丢失了。思想决定人的差异。你倍感珍惜的,也许别人视为粪土,只有生命才是高贵而可珍惜的。放弃了生命,一切有价的事物对你又有何用?
  我想人生还是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浑浑噩噩的生活最后是要被时间的沙砬给掩埋了。脚踏实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不要让虚幻的幻想来代替行进的步履。“走一步看一步”是有道理的,不要制订过多的计划,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将来的定数是可变的,想的太多徒增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愁什么呢?日积月累的结果自己也就完了,还烦恼什么?许多人往往毁在精神的痛苦上。如果没有目标,人们会很快陷入一种被吞噬的感觉中,于是会尽量用身体的享受来弥补。享乐主义是一种沉沦。达成一个目标是行事的镇静。人有大量的私心杂念,但多半不会有太多的意义,如果摒弃它们,自己就可以活得简单些,快乐些。
  人的一生就是由时间的分秒组成的,命运使它成为一粒浮砂,随着波涛沉浮,即抗争不了,也无从摆脱。
  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过客的命运。无论他的身份是什么,他只不过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点,他生的时候记住他的人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死后,他将在活着的人的记忆中迅速退却,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也没有人可以长久存在在别人的记忆中。典籍中记载的不过是个人名,他活生生的本性还是没人知道。况且记住的人名也未必就是原来的那个他。不要为生前身后名而烦恼,你所做的就是按自己的本性生活。你就是一个人,掉落在人群中也没什么特殊,并不能引起别人特别的瞩目。过客的命运注定如风沙飘过而不留痕迹。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人生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在短暂的生命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世上事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一呼一吸之间,大地上有多少人和物已归于无了。
  每一次看到熟悉的人离去,都会有一种人生苦短的感叹。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呢?而珍贵的生命有价值的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呢?为什么不好好活呢?在死亡面前,高贵和卑下没有不同,幸福和痛苦也没有意义,平静地接受一一切,安排一切。这是命定的结局,是一种形式的转换,你曾珍惜的已不再重要,你曾挥霍的便忽显珍贵。接受命运的安排,完成生命的旅程。
  风把石头吹成了沙,沙又把绿洲掩埋了,它们的变化是时间的变化,它们埋怨有用吗?一百年、一千年后,我们在哪里?
  当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原来的事物,会发现那不过是一粒弹丸。或许轻轻一弹它就不见了。生命原本就是轻若鸿毛啊。
  平静地对待你看到的每件事物。善待周围的每件事物,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它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带给自己快乐的源泉。
  没有永恒之物,求长生固然可笑,害怕死亡亦是可笑。把死亡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便没有什么可怕的。知天命而察已运,得真知也!记忆与遗忘都会有终点。面对自然规律谁能阻止?既然阻止不了又何必乱我心神?坦然面对,含笑而去。世界永远是新的,所有老的、旧的都在依着顺序慢慢离开。用自己谦诚的心去关照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活力和朴素的清静。
  世事洞察便豁达,人心了然便开怀。生前身后事堙没荒草间,惟天地日月光耀不减。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死灰和烟尘。象作者一样,他所征服的疆土还剩多少?他的子孙还握有权利的重剑吗?他的人民又会在哪里?他做的丰功伟绩都不如这么一本《沉思录》。我们读它,让我们看到思想的力量和思想的永恒。
  我以为本书是建立在生命最后的时光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意义及其顼细品质的书。漫漫人生路,需要经历的事太多,能够被我们记忆的事其实大多也无关紧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关头,回头去看自己所经历的,除了宽容和谅解,我们还能做什么?当你以一个即亡者的心灵和眼睛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时,会发现许多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许多做过的事也没必要或者说不必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暂人生何必烦恼?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恬淡、自足、安宁、静谧。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4: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旧帖写于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4: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看过原著的,希望本篇能够给你一个启示!
有机会读读原著绝对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助益!
发表于 2009-3-3 0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恬淡、自足、安宁、静谧。

有几人能做到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4: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无非就是功名利禄,每天忙忙碌碌到头来能剩什么呢?
当你把人生都想透,还有什么能够为难的呢?
人活着就是不要被虚名所累!
这也就是至柔则至刚的道理!

本帖有几人认真地看过呢?!
发表于 2009-3-9 02: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不是吧,这么长? 还要思考,今晚怎么看得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7: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重读一遍,感觉依然!
发表于 2009-6-8 17: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坦荡的面对人生的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0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真是做到“读破”——四遍啊,直至全书解体成为八个部分!不是书的质量不好!
发表于 2009-6-10 07: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厉害啊 你是不是喜欢吃书啊
发表于 2009-6-17 08: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破万卷”就是这样的?[em13]
发表于 2009-6-17 16: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随风一起流浪2009-6-9 20:45:23的发言:
这本书我真是做到“读破”——四遍啊,直至全书解体成为八个部分!不是书的质量不好![em13]

你在吃书吗
发表于 2009-6-17 1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不错
发表于 2009-6-18 0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把石头吹成了沙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03: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晓蝶莊梦2009-6-17 8:43:25的发言:

你在吃书吗


吃书是正常的!学无止境,多读书有好处!
发表于 2009-6-18 16: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具有好的品质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
发表于 2009-6-23 17: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了
基本上在中国的和尚==西方的哲学家,
呵呵,夸张了点,但他们的基本看法还是相同的
发表于 2011-11-10 17: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很少有思童的影子,
思童哪去了呀?
天天在忙什么?
发表于 2011-12-20 2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看过。
发表于 2016-8-30 2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年过去了,都不知道楼主为什么生气,
会为什么生气?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4-5-6 00:41 , Processed in 1.109404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