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范仲淹:一杯浊酒中的家国情怀,现代人该怎样品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杯浊酒,万里河山,  
千年未冷的是忧乐赤心。

1 、酒中有天地:范仲淹的杯中乾坤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的《渔家傲》道尽了酒与家国的交融。这位北宋名臣的酒杯中,盛放的不仅是酒液,更是民生疾苦与山河抱负:  
为官邓州时,他写下长诗《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详录邓州名酒“千日醇”的酿造秘方:“非徒水泉洁,大要麯蘖均”,强调水质与酒曲的调和,更在酒宴中观察民风,记录下“开宴先喝三圈”的礼俗;  
戍守边关时,他以酒慰藉将士,“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酒成为抵御苦寒的精神薪火;  
退隐江湖际,“酒未到,先成泪”的婉约,又显露出文人的柔肠百转。
酒之于范公,是治世之镜,亦是忧乐之舟。

2 、文脉的传承:从“邓酝”到“宰相门”
范仲淹笔下的“千日醇”“邓酝”,早已不仅是酒名,而成为文化符号。千年后的今天,这种传承正以新形式延续:  
范氏后人的使命:第26世孙范梅艳创立“宰相门”酒业,以“先忧后乐”为魂,投入亿元重振东台陈皮酒。此酒相传为范仲淹任盐仓监时为治百姓寒疾所创,融合陈皮、黄芪等中药,兼具仁孝与养生;  
非遗技艺的觉醒:邓州古法酿酒技艺历经元末战乱未绝,江苏陈皮酒工艺入选省级非遗。老技艺正通过文旅融合重生——游客可在东台酒坊亲手参与酿造,在古蔺郎酒庄园体验“酱香之旅”。
3 、爆款启示录:当酒文化撞上现代创意
如何让厚重酒文化“出圈”?当代案例给出答案:  
文化超域:从杯中物到生活美学
西凤酒文旅商城突破“酒桌文化”桎梏,将三千年的凤香技艺转化为日常物件:  
爵杯造型酒具,让饮酒成雅事;  
印有西凤标识的雨伞、快充线,使文化“轻量化”渗透生活。  
酒文化不必总在推杯换盏间,亦可存于一人独酌的清风明月。
双线战略:覆盖情感全场景
郎酒以“春晚红”与“文化青”双线破局:  
红花郎绑定央视春晚,点亮百城地标巴士,主打“红火团圆”的国民情感;  
青花郎冠名《典籍里的中国》,用AI微短剧复活宋词雅韵,与范仲淹“把酒临风”的潇洒隔空对话。  
红是温度,青是深度——恰如范公词中豪放与婉约的并存。
4 、你我皆可为:一瓶酒里的文化觉醒
酒文化的创新不在宏大叙事,而在日常选择:  
选有故事的酒:下次宴饮,可备一瓶邓州黄酒或陈皮酒,讲讲范仲淹治水赈灾时以酒慰民的故事;  
行有底蕴的令:摒弃低俗劝酒,复兴“投壶行令”。范公诗中“饮酣作歌击前筹”的雅趣,正是中华礼乐的缩影;  
赴有深度的约:打卡古蔺“红绿金”线路——太平镇看《四渡赤水》实景剧,黄荆老林吸氧,郎酒庄园品酱香。身体力行“酒文旅融合”。
酒的本质,是粮食的魂魄,更是人性的范仲淹饮尽一生沧桑,杯中始终漾着“先忧后乐”的波光。当我们在便利店拿起一瓶新式酒饮,或在直播间抢购文创酒具时,与其说是消费商品,不如说在认领一种文化身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7-1 18:08 , Processed in 1.093918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