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成立河北范仲淹研究筹备会申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宣言:传承先忧后乐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范仲淹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品格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闪耀着璀璨光芒。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将从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广泛性四个维度,全面阐述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重要性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完人"典范,其"一身而备数器"的全面才能与崇高品格,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金人元好问曾评价:"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廷为柱石"。这种全方位的卓越成就,使范仲淹研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成立,将为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这位历史伟人的思想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和学术平台。

   《岳阳楼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刻思想内涵。文章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协会将通过深入研究《岳阳楼记》等范仲淹作品,挖掘其中蕴含的担当精神、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

范仲淹的政治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主持的"庆历新政"虽因保守势力阻挠而失败,但其提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等十项改革措施,体现了前瞻性的治国理念,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协会将系统研究范仲淹的政治思想与实践,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历史镜鉴。

从教育角度看,范仲淹每到一处为官必关注教育,他让出建宅的风水宝地建立苏州府学,这一教育机构自宋至清培养出43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研究范仲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正处于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仲淹"忧乐天下"的情怀与担当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最为需要的精神品质。成立专门的研究协会,有助于系统挖掘、整理和传播范仲淹精神,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尽管已有中国范仲淹研究会(2006年成立)及邓州市、岳阳市等地方性研究会,但对范仲淹思想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仍显不足,特别是对其精神内涵的当代转化与应用研究亟待加强。专业协会的成立将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

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范仲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代社会认知度仍有提升空间。据调查,许多年轻人对范仲淹的了解仅限于《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对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全面的思想贡献知之甚少。协会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范仲淹精神"活"起来,走进大众生活。

从社会需求来看,当前社会存在功利主义盛行、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范仲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来引导社会风尚。协会将通过学术研讨、文化讲座、教育基地建设等方式,使范仲淹精神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可行性

从学术基础看,范仲淹研究已积累了丰硕成果。自2006年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成立以来,已举办多届学术论坛,出版了《范仲淹研究文集》等重要学术著作。地方性研究机构如邓州市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范公的"忧患与担当"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为全国性专业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从人才储备角度,全国已形成一支由历史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如岳阳范仲淹滕子京研究会就聚集了71名专家学者,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更是汇集了范敬宜、王文章等知名学者。这些专业人才为协会的学术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

从物质基础考虑,与范仲淹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场所遍布全国,如苏州的范公祠、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岳阳楼等,可作为协会活动的实践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在苏州创立的府学延续至今成为苏州中学,其教育理念影响深远。这些实体场所为协会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载体。

从组织经验借鉴,已有研究会的成功运作为新协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下设宣传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这种科学的组织架构确保了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值得新协会学习借鉴。

       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工作的广泛性

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工作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从研究内容看,协会将涵盖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军事战略、文学成就、教育理念、水利工程、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格局。范仲淹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水利专家,他在西北边防提出的"积极防御"战略,在苏州治理太湖洪水的"修围、浚河、置闸"方针,都体现了其全面的才能,值得深入研究。

从受众范围看,协会活动将面向专家学者、学校师生、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及普通群众等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对专家学者,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对青少年学生,开发适合其认知特点的教育课程;对普通群众,通过文化讲座、影视作品等通俗形式传播范仲淹精神。正如邓州市会议所指出的:"范仲淹爱国爱民的思想,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典范,引领人们学习,教育人们树立责任意识,弘扬担当精神"。

从地域影响看,协会工作将辐射全国范围,并与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相结合。范仲淹生平足迹遍及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甘肃、湖南等多地,各地都有与范仲淹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协会将推动形成全国性的范仲淹文化研究网络,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岳阳市成立范仲淹滕子京研究会的经验表明,这类组织"对岳阳历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时代价值看,范仲淹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担当精神,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著名学者刘梦溪指出:"凡真正的思想家,其学思总有超越的一面,即使是处身于传统社会政教合一的政治结构之中,仍有属于思想家个人(同时也属于全人类)的超越的部分。这超越的部分,作为文化遗产,便具有永恒的价值"。

结语:弘扬范公精神,服务时代需求

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研究范仲淹的思想与实践,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协会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责任担当,正是当代社会最为需要的精神品质。

协会将秉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创新强会"的理念,团结各界力量,搭建学术平台,推动范仲淹研究走向深入;创新传播方式,让范仲淹精神走进校园、社区、机关和企业;加强国际交流,推动范仲淹思想与世界对话。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必将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时代需求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正如《宋史》对范仲淹的评价:"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成立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就是要让这位"名世之臣"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激励当代中国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7-1 19:13 , Processed in 1.140800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