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882|回复: 1

头脑的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22: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脑的陷阱

    第一个陷阱在头脑或者心智之中。你们都非常擅长于根据一些惯常的参考座标来分析和归类。这在有些场合也许是方便有效的,但是总的来说,你的思维和思考的那一部分是属于二元世界的。我说的二元世界是指那种把事情分为好或者坏,光明或者黑暗,健康或者患病,阳性或者阴性,朋友或者敌人,诸如此类的意识。这种意识喜欢分别和贴标签,而不是看到所有现象底下所蕴含的统一性(Unity)。它喜欢用一种普遍性和理智性的方法来对待个别化的事件。头脑从没有考虑过还有另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种更加直接进入真相的方法:直觉的知晓,或者说“通过感觉来知道”。

基督之能是在二元性之外的。基督之能构成了所有两极之下的存在之流。但是头脑是无法理解这种神秘层面的一元性的。头脑喜欢把存在之海分成可以辨别的各个部分,把各个部分分门别类这样它才能够通过理性来理解。头脑喜欢设计出结构,一些可以用来套在某个现实之上的理论。当然,这在有时候是有效和有助益的,尤其是在一些实际的事情上,但是当我们面对真正的治疗和教导时,它却不再如此有效。真正的治疗和教导是从心而发的。

    当你通过一个理论的构架去面对你的来访者时,你试图把他们个体化的病症放入一个普遍性的类别里,通过这种理论而去寻找这类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这是你在接受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或其他类型的职业咨询师的培训时所学习到的。我并不是说所有这些都是错误的。不过我想邀请你们如此去做:当你们在职业中或者生活中面对别人时,尝试把你们所有的思想和逻辑都放掉,所有你关于“他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先入之见都放掉,而只是单纯地用心来听。从内在寂静的深处,调频感受那个人的能量。尝试只是通过你的心和直觉去感觉对方到底处于怎样一种处境,去感觉他们内在世界到底是如何的。(关于达到此效果的一个引导的冥想请参见本材料的末尾处。)

    一般来说,在“对方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一点上你们总是想得太多。你们分析他们的问题并且绞尽脑汁想出一些答案来。事实上你们想的大部分甚至都是准确的。不过真正的关键在于:你们的各种想法与那个人此刻的能量并不一定协调一致。你们可能与他们此刻的内在的感受完全脱节了。只有在你的帮助与那被帮助者的能量协调的时候,它才是非常有成效的。这可能意味着,他或者她需要一种你用理性的头脑所无法了解的完全不同的方式。

    我邀请你从内在那个寂静,直觉之处去看和感觉其他人。允许你自己超越二元而让自己充满内在基督的慈悲之感。我邀请你在给他人提供教导和治疗时,让自己的每个引导都发自那个人在当下给你的感觉。

    这种时候,解决办法往往是非常简单的。你所真正需要的,就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你被要求给予的,也不是判断,而是慈悲与深刻的理解。你并不是在那儿给人提供解决办法,或者提供一个很权威的脸孔。你在那儿是提供一张充满爱的脸。

    现在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那些想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帮助的父母,因为自己的经历,他们对一些行为的后果的估量比他们的孩子要更好。因为这样的知识,父母常常想警告他们的孩子,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伤害中解救出来。他们会建议孩子去做那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从头脑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帮助的方法。在一些情况下,这是很有道理的一种方法。

但是,如果父母真正从内在的安静与直觉处出发,感觉自己的孩子,他们将会发现孩子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孩子所需要的是信任和安慰。“相信我,让我去做自己。让我去犯我该犯的错,让我在跌撞中前行但是却保有自己内在的信念。”当你从信任之处与自己的孩子连接,你事实上在鼓励他们去信赖自己的直觉。这可能会帮助他们做一个让他们自己感觉很好并且也让你觉得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决定。但是,如果你非要以一种“我知道得更多”的方式来让他们做那些事,你的孩子将感觉到你的不信任,并且将会因此更加地抗拒你。

    当你向孩子提供帮助时,他们会不停地“阅读”你。孩子天生就能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你话语后面的情绪。他们能够感觉到你隐藏的恐惧或者评判。他们会对这情绪而不是你的话语做出反应,而当他们对此反应得很叛逆时,似乎显得不可理喻。而父母则表现的过于理性,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隐藏的情绪,没有以一种开放与坦诚的态度跟孩子连接。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放掉自己先前的各种观点,向孩子的情感世界真正敞开。通过真心去倾听孩子所在意和关心的,一座沟通之桥能够被建造而成。



发表于 2012-5-19 0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在你的帮助与那被帮助者的能量协调的时候,它才是非常有成效的。这可能意味着,他或者她需要一种你用理性的头脑所无法了解的完全不同的方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5-13 22:13 , Processed in 1.109610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