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1166|回复: 3

南昌有个青云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23: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中说过“南昌算是不大好玩的一个城市,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一个青云谱’

    我并不完全认同,但,终究还是决定去看看。那样的一个地方的确应该去看看。

    青云谱,原是个道院,现已更名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即朱耷,做过道士,做过10多年的和尚。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代。

    不管他的外在身份如何变化,历史留下了他的一个最根本的身份;17世纪晚期中国的杰出画家。

    即是郊外,自然是费了几番周折,一路打听才寻的个大概位置。于是,边走边找,经过几条长长的小路,终究被我找到了(我想,文化的探询注定是要如此的曲折吧]


    原本以为能给中国艺术提供那么多触目的荒凉,能对应画家道袍里裹藏的孤傲的定会是不忍入目的朽木。衰草。败荷。寒冷。。。没想到青云谱竟是如此的宁静。没有压抑感,没有沉重感,没有悲凉感。只是一个安静的院落。园圃葱翠,屋宇敞亮,与一般的古典式园林并无他样

  游客不多,并不看画,只在花丛曲径间款款缓步,偶尔,有几个人过来请我帮他们在朱耷塑像前留个影,我倒乐于此事。。。或许,他们并不懂画,也不懂朱耷,却愿意把这种艺术和自己定格在一起,回去后再兴致勃勃的告诉亲朋好友;朱耷,即朱道朗,又叫八大山人,善山水,花鸟画,大隐于世等等诸如此类。这没什么不好,起码,有更多的人不会问出“八大上人是哪八个人?”之类另人哭之笑之的问题了


  朱耷的画我也是不大懂的,,但他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定会隐约于画中吧。。。“碧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似平淡,格调高古”他笔下的枯枝残叶,怪石,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那些鸟鱼是令人不敢多看不敢直视的,并不因为它们体态的丑陋,而是它们那一副让整个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的看者,嘲弄的嘴角,眼神淡漠,看似木呐老态却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让人不敢靠近,,,怕它们会突然的冷笑出声来。。。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凉薄。。。。。

  我就这样一路恐慌的看过去,偶尔和游人甲乙丙丁交换点看法,却意外的发现外国游人竟占多数。看着他们分外认真甚至于虔诚的表情,于是,自做多情的感到欣慰起来。。。

  我想。坦诚而透彻的生命艺术最终是要被人民和历史所接受的。这也无怪乎郑板桥,齐白石或者是几百年后的大师们都赶着在他身后为奴为仆了。。。朱耷,这位绝望凄楚的孤独艺术家应该不再孤独了吧。


  蓊蓊郁郁的古樟下笼罩着一个半圆行的土堆,这,就是八大山人的坟墓。看到这样的简单,我竟然有种不适应感。巨大的惋惜感,沉郁感拔地而起。这就是八大山人的坟墓么?这里所埋葬的就是在文化艺术史上有着千古重量的八大山人么?中国传统艺术的光辉的贡献者就隐没于此么?于是,我又不得不陷入对生命,永恒,瞬间,轮回,宿命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的思考。再另人叹为观止高雅精美的艺术结晶,再深沉博大狂妄孤傲的思想,再才华横溢的文艺奇葩都会隐没在无常的命轮中。。。。。。这一切的一切究竟谁是始作俑者?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有“八大山人”的存在?若干年后人民和历史究竟能够接受什么?究竟有什么能够接受?
[lace=990000]本文原创首发于天使之城原创网欢迎来阅[/lace]
发表于 2008-8-29 0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
发表于 2009-3-1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才华横溢的文艺奇葩都会隐没在无常的命轮中。[em9]
发表于 2010-12-7 1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切的一切究竟谁是始作俑者?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有“八大山人”的存在?若干年后人民和历史究竟能够接受什么?究竟有什么能够接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5-5-10 23:19 , Processed in 1.078242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