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三毛
人物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yìyè)曾留学欧洲,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后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乾卦-所以。《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人生年表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年,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
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
音乐专辑(填词):《回声》 三毛语录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
好孩子,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爱情妙语
爱情的滋味复杂,绝对值得一试二尝三醉。 友情妙语
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很喜欢,我刚买了她的合集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 哎!一代才女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喜欢 只是可惜了
修改帖子46条, 这管理员是什么当的呀,这么没有责任心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