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4629|回复: 19

范学文化研究之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范仲淹研究会好难。

发表于 2010-6-9 15: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毛爷爷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0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周去开范氏宗亲的会了,在河南的范县。
发表于 2010-12-23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文正公之生母  谢观音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清吏、直吏、正吏、明吏、德吏、锐吏、烈吏,其道德思想、其功勋业绩、其诗文墨宝被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接受,所欣赏,所运用,所传诵。但是一代名吏的生身母亲的生平、功德由于史料记载甚微,致使范学研究者倍感困惑。现将我们这一范公后裔中特殊的知情者,祖辈传承文化有关谢氏太夫人的情况参考元朝范国俊撰文正公年谱作以介绍,请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谢观音(963-1026),女,汉族,公元963年2月19日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韩家楼乡高平村谢宅,无兄弟姐妹。
其父亲谢东霖(914-977),字南海,因富有而称员外,他的籍贯不详,年轻时不知何因入赘(男到女家落户)到高平村刘氏家为婿。
其母亲刘氏(名字不详),是高平村富户刘员外的独生女(无兄弟姐妹),刘家怕家产流失招谢东霖上门入赘为婿。
由于刘氏家本来是一富户,再加上谢东霖有文化,有经营管理能力,时间不长就成为高平村乃至方圆数十里最富的人家。
谢东霖与刘氏结婚后,连生几个孩子都夭折(少亡),无奈于962年2月19日在正定大佛寺(隆兴寺)内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前烧香许愿,求佛赐给一男半女,于是963年2月19日生下一女,而且与观音菩萨生日相同,为答谢观音菩萨的恩德,谢东霖给爱女取名“谢观音”(这就是范仲淹之母谢氏)。
谢东霖视独女谢观音为掌上明珠,亲自教习文化,教习阵法,使自己的女儿能文能武,能写会算里里外外的一把手,为日后教其儿子范仲淹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为范仲淹在西北熟练的战场上运用常山蛇阵法退敌,为自己在大灾大难面前而不惊,奠定了基础。
谢东霖于977年因病去世,终年64岁(虚岁),此时年仅15岁(虚岁)的独女谢观音就扛起了这副重担。
为了使几代人所创办的家业不流失,谢观音决定学习长辈走过的招赘入门的道路,并提出一个让常人难以接受的条件“上门入赘者必须改名换姓,传谢氏家族的香火”,由于改名换姓上门当养老女婿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一直到了26岁还没合适的快婿上门,此时的谢观音对一般的人她看不上,而二般的人又不娶她,成了当时的大龄青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离高平村28里(14公里)的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的原配夫人陈氏因生孩子(范仲滋)后大出血不治而亡,此时的范墉掌书记(参谋长)拉扯3岁的范仲温和刚出生的范仲滋,又当爹又当娘,军营的战事,家中的琐事,压的范墉喘不过气来,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急需要娶续妻来料理两个幼子。经人撮合于988年5月5日招范墉入赘为婿,将家安在高平村谢宅。范墉每天骑快马往返于成德军与高平村之间。由于范墉是高级干部,因此这改名换姓之条件就没有落实。989年7月15日,已怀孕的谢观音被丈夫接到正定隆兴寺中跪拜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前求佛问卜。范墉问:“夫人腹中孩儿是男还是女”?佛答(主持代替):“奇儿一位做高官”,范墉说:“高官?能做宰相?”佛答:“否”,范墉说:“既然不能做宰相治国,就求佛赐儿医术做个良医为民疗痛吧”,佛答:“还是当官保朝吧”!佛又曰:“佛祖赐相保朝”。这就是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故事。
989年8月29日2时,谢观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范仲淹,同时,其母亲刘氏老夫人去世了,一天时间出现这生儿死母之喜悲大事,一般的人是应付不了的,但是她面临大事不惊不慌,不费吹灰之力便妥善处理。
989年9月28日,范仲淹母子赴成德军大帐参加了庆祝范仲淹满月贺庆礼仪。
989年12月8日,儿子范仲淹刚100天,丈夫接到枢密院(中央军委)钓旨(军令)赴任武宁军(江苏省徐州市)节度掌书记。她果断的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抱着三个孩子一路上车马颠簸、风餐露宿、天寒地冻,丈夫连得风寒(重伤风)合并急性肺炎,于989年12月23日到达徐州,由于原掌书记还没搬走,谢氏夫人一家五口只好暂住在驿馆(政府招待所),治病过年,由于丈夫病情严重恶化,再加上医疗条件有限,于990年1月7日丈夫范墉没有上任就去世了。当时由于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孤儿寡母,谢氏夫人通过武宁军节度使陈洪进的帮助,派出士兵赴河北正定将范墉前妻陈氏夫人的灵柩运往苏州,自己在徐州办完抚恤手续后于990年1月16日抱着三个幼子(范仲温、范仲滋、范仲淹),扶着丈夫范墉的灵柩送往苏州与陈氏灵柩合葬于吴县天平山范氏祖坟地,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苏州范氏家族与陈氏家族不能接受,因为范墉和陈氏从小青梅竹马,结婚后一起离家在吴越国都会稽(浙江绍兴市)做官,30多年没回过家,这次回来两个死人和四个不认识的活人,尤其对谢氏和范仲淹合法性产生了疑虑。经范、陈两大家族研究,将陈氏所生的范仲温、范仲滋留下由族里抚养,将谢氏、范仲淹母子弃之不问。谢夫人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带着儿子范仲淹在天平山为丈夫守灵。住在天平山咒钵庵内生活,在此期间,谢夫人手把手教儿子范仲淹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用土块摆常山蛇阵图和常山战鼓音符,成了儿子范仲淹这位文学家、军事家的第一任老师。按照祖制,丁忧守孝为三年,993年春天,守孝期满,谢氏母子正为下一步的去向和今后的生活忧愁之际,恰逢奉旨赴湖南省澧州安乡县任县令(县长)的安徽池州人朱文翰,他上任途经苏州,顺便宦游(公费旅游)以万箭穿胸到万笏朝天,以五虎扑羊到五虎拜龙而闻名于天下的天平山时,与谢氏母子相遇,此时朱文翰的夫人初氏(名字不详)才去世不久,留下两个幼子,朱文翰又当爹又当娘,公务还繁忙,家务无法顾及。经天平山咒钵庵师太说和(作媒)将谢氏母子与朱氏父子两个不幸的家庭合并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谢氏母子拜别了苏州范氏家族,嫁给朱氏,赴湖南安乡上任,自此将范仲淹的名字改成“朱说”。
朱文翰,男,汉族,字苑文,安徽池州青阳县朱家庄人,989年考中进士,任秘阁校书郎(核对书籍),娶初氏(名字不详)生二子。初氏病故,993年任湖南安乡县令,赴任途经苏州宦游天平名山时与谢氏巧遇后结婚,后任过淄州长史、长山县令,1015年病故,葬于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杏山。
在湖南的几年中,谢氏将从正定变卖家产的余资和徐州给的范墉抚恤金的余资,从岳阳附近的云溪以儿子朱说的名字购置了一处田产,房屋十余间,良田数十亩,水塘几处,为自己的儿子朱说(范仲淹)将来留下了一条生路。在湖南范仲淹受到母亲谢氏和继父朱氏的文化教育、政治教育,为了使儿子范仲淹得到更好的教育,997年,出资将范仲淹送到洞庭湖畔的太平兴国观拜司马道士为师。
998年9月,谢氏母子随丈夫朱文翰工作调动而踏上北归之路。
998年9月15日,一家数口路过岳阳,登上岳阳楼,给范仲淹留下了初步印象,数日到达秋口(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安家居住,朱文翰的职务是淄州(淄博市)长史(淄博地区历史研究室主任,办公地址在秋口),谢氏的主要工作是料理家务,安排全家生活,缝补拆洗,辅导好孩子们的学习,范仲淹在秋口(淄博市博山区)上学。
1004年,丈夫朱文翰调任长山县令(山东省邹平县),谢氏母子一家从秋口到长山县(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居住,儿子范仲淹在长山上学。
1007年,因儿子范仲淹学习认真,经考试取得了秀才的职称,而此时,不知何因,停止了范仲淹的学业,与一个刘姓青年(名字不详)一起去长白山礼泉寺(离长山60里的深山里)打更报时巡逻护寺的工作,窑金捐僧和断齑划粥的两个故事就发生在此时此地。
在此之前谢夫人与朱文翰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与范仲淹同母异父兄弟),谢夫人经济负担、家务负担、精神负担都加重了。
1010年,因范仲淹劝止朱文翰的长子浪费不节而遭到讽讥后,得知自己的身世真像,决定出走,另立门户,谢氏夫人拦阻不住,将在湖南岳阳云溪的庄园田地的契约(文书证明)交给范仲淹,朱文翰修书(写信)一封交给范仲淹让其必要时去安徽池州青阳县朱家庄替分家产。从此之后,谢氏每天都烧香叩拜,求佛保佑儿子平安,几年中,因思儿过度,得了神经衰弱,眼睛几乎失明,白发苍苍(1010-1015)这几年是谢氏衰老程度特快的5年。
1015年,收到儿子范仲淹捎来的喜报“礼部选第一,皇上亲典第七名进士及第”和“任广德军司理参军”的任命,谢氏夫人高兴至极,速报知丈夫朱文翰,朱文翰平时有心脏病,得知养子考上了状元,当了官,一时兴奋而诱病,救治无效而去世,谢氏料理完朱文翰的丧葬之事后,给儿子去信,嘱三年后再来接母。自己给丈夫丁忧守灵三年尽职尽责。
1018年,跟儿子一起赴苏州与家族交涉,范仲淹归宗复姓受阻后,又奏报朝廷下圣旨才恢复范仲淹的名字,自此一直住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儿子的家中,与儿媳李氏、孙子纯佑,两个孙女在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儿子范仲淹在泰州当官)。8年中,谢氏夫人将其丈夫范墉的经历、范墉讲的陈氏夫人的经历,以及自己一生的风风雨雨,在与儿媳李氏的生活中都一遍又一遍的向儿媳倾诉。
1026年8月29日,因病救治无效死在河南商丘的家中。身任楚州监粮料院(地区粮食局长)兼兴化县令,钦封捍海堰总指挥的范仲淹辞去官职,奔葬于商丘、苏州、山东长山之间。苏州范氏家族以改嫁为由不承认谢氏与范墉夫妻的合法性,干扰合墓,山东长山朱氏家族(主要是朱文翰与初氏的儿子)以谢氏是续妻,且又被范氏接走为据,拒绝谢氏与朱文翰合墓,在无办法的情况下,范仲淹将其母谢氏夫人暂时葬在应天府(河南商丘)。
1031年,范仲淹因在朝廷反对皇上领群臣在大殿给垂帘听政、大权在握的刘太后拜寿,并要求刘太后将皇权归还皇上,激怒了刘太后,被贬河中府(山西永济市)同判(书记),在河中府视察水利时发现刘太后大修宫殿征集木料,又上奏朝廷,要求停止修宫殿,又一次激怒了刘太后,又贬陈州同判(河南淮阳书记)。范仲淹由河中府(山西永济)去往陈州(河南淮阳县)的途中,经万安山高平陵拜唐相姚崇墓时,受姚崇母子的启发而买地半亩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墓地。(姚崇的父亲早亡,葬在老家陕县,母亲带姚崇改嫁,后来姚崇做了宰相,接母来养,当母病重时,姚崇问母亲百年之后是否与生父合墓时,母亲说:“人若有灵,远隔千里也相知,人若无灵,埋在一起也枉然”,所以姚崇从万安山下的高平陵买地将母亲独葬,姚崇死后也埋在母亲墓旁)
范仲淹买好墓地赴陈州报到后请假将母亲移葬于洛阳伊樊里(伊川县)万安山下高平陵内。1052年范仲淹去世后也葬在母亲的下首,永远陪伴着良母,他与母亲同生在河北的高平村,他与母亲同葬在河南高平陵,母亲出生26年他亦出生,母亲死亡26年他亦死亡,母亲活64岁,他也活64岁,后来谢夫人与朱文翰生的三个儿子都在范仲淹的恩赠下当官,去世后竟也都埋在母亲墓旁,真是谢氏一生嫁两夫,死后一个也不见,一生养四儿,死后一个也不少。谢观音被追封为颖川郡太君,追封吴国太夫人,秦国太夫人。
谢氏夫人一生吃斋念佛,三代人招赘婚姻,与儿自989年腊月初八日离开正定高平村,再也没能回来过,成终身遗憾。
(笔者:范祥科系范仲淹第35世孙,为河北省唐海县卫生局退休干部,通讯地址:河北省唐海县卫生局,邮编:063200 
电话:0315-8989969宅电:0315-8718123 8712582  
手机:13663356906  电子信箱:fanzhongyan_35@163.com)

先祖范仲淹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母亲影响一个世界。
范文正公之生母  谢观音

发表于 2011-2-16 0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东霖视独女谢观音为掌上明珠,亲自教习文化,教习阵法,使自己的女儿能文能武,能写会算里里外外的一把手,为日后教其儿子范仲淹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为范仲淹在西北熟练的战场上运用常山蛇阵法退敌,为自己在大灾大难面前而不惊,奠定了基础。
一个好的父母,就是一个好老师,教出的孩子必定是数一数二的!
发表于 2011-3-20 2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俺是保定地2010-12-23 8:36:46的发言:
好母亲影响一个世界。
范文正公之生母  谢观音

的确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6: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伟人之母!谢氏观音。
发表于 2011-10-27 15: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2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的京剧《范仲淹》拍的真好,
发表于 2013-4-8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付你重任,比劳岂身体,饿岂皮肤。
发表于 2013-4-8 23: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苦了,才懂得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8: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事重复着做,复杂的事情简单的做。

发表于 2018-5-14 15: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发表于 2018-5-14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发表于 2018-5-14 15: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发表于 2018-5-14 15: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发表于 2018-5-14 1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氏菩萨命可够苦的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4-5-4 01:25 , Processed in 1.125028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