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搜索
查看: 5594|回复: 18

范学文化研究之十六 范仲淹的口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2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学文化研究之十六


范仲淹的口音

    在邓州百花洲书院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届范仲淹文化节开幕式上,我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发艺术家陈铎先生身着古装,以标准的普通话(北京腔)领诵被称为文章之巅的《岳阳楼记》引出万众共鸣。
    在山东邹平礼泉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族当代文化名人范敬宜宗亲,先后三次用正宗的吴侬语(苏州韵)诵读被称为中华之魂的《岳阳楼记》引起现场千掌同拍。
    在湖南岳阳楼前,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126名青年与湖南大学的120名学生组成中华儿女方阵,集体全诵一代官圣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真乃百花齐放、十音合唱、五谱同韵、两岸共歌、一家之经、千年古文、万代楷模、无人反感、全国欢呼。
    作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代完美之人之魂;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名臣名相;作为历史上千年诵扬的一代比康、乾还全的政治家;一代比马、列境界还高的思想家;一代比孙、郭还强的军事家;一代比孔、孟还广的教育家;一代比王、张还早的改革家;一代比欧、苏还先的文学家;一代比李、郭还美的水利家的文正公范仲淹,其说话口音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地方的韵味?是京腔还是侬语?这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正史无传载、在野史无传闻、在家史无传说,因而成为百姓的问题,也成为专家的课题,虽然千百年来没有人将范仲淹是何地方口音当作事,但是近些年来却有人拿范仲淹的口音当成大事,今天有必要唤醒大家共同探索讨论,研其细而究之。

范仲淹的口音不是北京话(普通话)

    所谓普通话,就是在北京话的基调上作了清晰的着韵而产生的语音,它是于公元一九二八年在南京召开的专门会议上仅以一票的优势高于广州语而被中华民国行政院定为国家之言人民之语简称国语或普通话(其实广州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语)。
    普通话好听、易懂、很受欢迎,而现在的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当今全国人民共同向往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世界人民不敢小视的大都市。
    可是谁又曾想到现代发达、文明、美好的北京市在历史上竞然被称为:不是“好人”呆的地方,也就是说历史上在北京立地、称王、称霸、称皇、称帝的人竞然都不是“好人”;谁又曾想过现代好听、易懂、流行的北京话(国语、普通话),在历史上曾经是外国话,曾被国人称为“胡话、胡语、说胡话、胡说……”
    唐朝时的北京称范阳郡,又称幽州,是中国的北部边疆、边关之城,长期驻扎在这里守边关的是时任范阳节度使(大军区司令员)的安禄山在这里称王、称霸、称枭、称雄。安禄山本身是契丹人(胡人),他先认拜杨贵妃为干娘,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使世界上强盛的大唐王朝走向衰退,最后变成一个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安禄山是一个叛逆者,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是“好人”!
    唐朝灭亡分裂成五代十国,盘踞在这里的石敬瑭,竟将自己的辖区幽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人(胡人),甘心做起了十分可耻的“儿皇帝”。可怜我幽州大地(北京市)从此成了辽国的疆土,成了胡人的奴隶,北京也成了大辽国胡人的都城。由此所见石敬瑭投降卖国,认贼作父的行为不算“好人”吧!
    从五代十国到北宋末年,北辽国契丹人一直在这里(北京),进行侵略统治,称皇称都,作威作福,掠夺资源,这种霸占行为不算“好人”吧!
    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女真人在这里(北京)建立大金王国,统治多年,奴役汉人,也不算“好人”吧!
    从南宋末年蒙古人推翻大宋王朝建立元朝,将这里(北京)成为政治中心,统治全汉中国,蒙古人靠野蛮的铁骑杀戮征服我大汉民族之中国的行为,也不能算“好人”吧!
    明朝在南京建国后,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棣从南京征战到北京(燕王扫北)这一路杀人无数,使中原河朔一带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以致于后来不得不从山西大量的迁民移户,朱棣在北京称燕王,其母亲是朝鲜人,在他的身上也有外国人的血脉。他不甘于永远称臣,于是他率兵兴师攻打其南京皇帝,非法夺取政权,在北京立都,称皇称帝,其后代出现了很荒唐的摆摊经商皇帝、木匠皇帝,以致上吊自杀皇帝,这不能算“好人”吧!
    李自成是西夏国李元昊的后代,是党项族人,他领兵造反进北京推翻大汉族皇帝,自己在北京做了几十天的大顺国的皇帝,由于生活腐败被迫离京出逃,他也不能算“好人”吧!
    吴三桂是明朝镇守山海关的大将军,就因为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掠夺之事,吴三桂就投降了在关外的清军,带领清军进驻北京,其吴三桂的投降卖国的行为更不能算“好人”吧!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驻北京,称皇称帝,统治数百年,这种侵略者的嘴脸也不能算“好人”!
    慈禧太后在北京垂帘听政、杀死顾命大臣、软禁皇帝、镇压戊戌变法、动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活享乐,统治中国近50年,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她也不能是“好人”吧!
    八国联军进驻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更不能说他们是“好人”吧!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在北京做了中华民国的总统还不过瘾,又倒行逆施恢复帝制,在北京登基做了洪宪皇帝,他不能是“好人”吧!
    日本倭寇野蛮的侵略中国,于1937年7月7日制造了惊世的北平“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不能说是“好人”吧!
    就连在北京建都的共产党毛泽东主席,不是也被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说成“**”吗,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眼中也不承认是“好人”吧!
    在元朝之前的数千年里,我国的疆域是以中原(河南省)为中心的,北京是我国的北部边疆,有时还是胡人的沦陷区和被胡人的占领区、统治区,北京的军民、官兵长期与北辽契丹及少数民族(俗称胡人)密切接触往来,他们之间互来互往、互买互卖、互交互换、互婚互姻、互亲互戚、互帮互助,有时也互打互骂、互诉互讼,甚至互战互争。在密切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最多和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元朝、清朝和辽朝,在北京立都期间这种北方胡人之言就慢慢地被北京人所接受,也就是胡言、胡语与北京话的结合,取长补短,就形成了普通话,其实广州话才是真正的汉语。我们平常说的“胡说”、“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说胡话”之类不是骂人的话,而是我们汉人对北京和北京以北的胡人的语言一种评点,正如:胡人的服装汉人称“胡服”一样,胡人的说为“胡说”,汉人模仿胡人的韵味说话就称为“说胡话”。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胡适先生讲课时,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南腔北调、天花乱坠、白话口语、之乎者也、文白齐鸣,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格言时并在黑板上写明“孔说”、“孟说”、“孙说”……有调皮的学生提出胡先生是“胡说”,其他学生认为“胡说”是对先生大不敬而引发争论,胡适先生说:胡说不是骂人,胡说也不是胡适之说,古代北平(北京)这个地方的口音为胡人的口音,胡人说的话就是胡说,模仿胡人说话就是说胡话,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胡说”、“说胡话”不是贬义词。
    范仲淹公元989年10月1日出生在现在的河北省正定县冀中农村里,那时的北京是被北辽国所占领统治着。北宋的国界北到雄县、霸县一带,虽然范仲淹的老祖籍是北京市,但是范仲淹一生中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北京人,他也不会去学这当时不受欢迎的所谓“胡言”,去“说胡话”的,可以下结论断定范仲淹的口音韵调肯定不是北京腔的普通话。
   
范仲淹的口音不是苏州腔(吴侬语)

    范仲淹与苏州是有缘份的,其曾祖父范梦龄将家由浙江省丽水市(范仲淹高祖范隋任县丞的地方)搬迁到苏州吴县木渎镇(范梦龄任吴中判官的地方),范仲淹的祖父范赞谟又将家搬到苏州市卧龙街州衙的西侧(范赞谟任苏州秘书监的地方),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就出生在这里。
    范仲淹于990年(出生150天)曾随母亲在苏州城西30多里的天平山渡过三年的时间,当时的天平山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天平山庄(天平山庄是明朝范允临修建的),是荒山野寺(咒钵庵)坟地(范墉墓),虽然是学说话的时候,但这个时期他极少听到苏州人的吴侬语,其全部时间与满口冀中语言的母亲一个人为依、为亲、为师、为伴。
    1010年(23岁)范仲淹从山东长山县(邹平县长山镇)来苏州归宗受阻,没住几天(不超过十天),就按着苏州范氏家族的指点赴西安(当时的长安)祭祖(范履冰)去了,此时范仲淹已23岁,口音已定型,这仅仅十天的接触不会发生感染。
    1018年范仲淹31岁时与母亲来苏州交涉归宗事宜,再次受阻,这一次他在苏州逗留时间也没超过15天,对语言变化无影响。
    1026年39岁的范仲淹因丧母之事,来苏州交涉无望,而速归商丘,这一次在苏州没过五天。
    1035年48岁的范仲淹在苏州做官一年,这是他一生中数次来苏州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但是他已是近50岁的人,说话口音早已根深蒂固,仅一年的吴侬语也不会改变其终。
    综上所述,苏州虽然是范仲淹的祖籍,虽然是范仲淹的父亲生长之地,虽然范仲淹一生64年中也曾几次到过苏州,只因首次在苏州时间虽长但没有接触地方口音,后来几次来苏州虽能接触苏州口音,但年龄已大,其口音已定型,因而断定范仲淹的口音和语言腔调肯定不是苏州的吴侬味。
    我们否定了范仲淹的口音是北京语的说法,我们又断定范仲淹不是苏州腔的提法,那么他是何方韵调呢?我们从其生长过程中找答案。
    (1)从胎教学析: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实从医学实际认定从怀胎到分娩,在正常的状况下应是九个月。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正常足月出生,往回推算九个月是怀孕坐胎的时间,应为989年1月1日(元旦),在这个时期内范仲淹的父亲范墉说的是苏州话,但是他为了让妻子和亲属及邻居能听懂他的话,肯定会努力克服吴侬话的弊端,会尽力的向冀中语靠近。
    范仲淹的父亲虽然是苏州话,但是他在家中的时间短,而且是夜间(不是说话的时候),因为范墉时任成德军节度掌书记(大军区参谋长),其营帐是在真定府(正定县)城西侧2公里,离家(高平村)有14公里之遥,他每天早晨7时必须到达营帐开始点卯、画卯,虽然是骑快马,那也须在每天早6时30分之前离开家,到晚上7时才能回到家。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点卯和画卯,按着现在的话讲就是点名和签到,点卯者是长官,画卯者是部下,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23时-1时为子时,1时-3时为丑时,3时-5时为寅时,5时-7时为卯时,7时-9时为辰时,9时-11时为巳时,11时-13时为午时,13时-15时为未时,15时-17时为申时,17时-19时为酉时,19时-21时为戌时,21时-23时为亥时。点卯就是军队或部门首长在早晨7时(卯时)对所属将士或官员所实行的点名仪式。而画卯就是军队中的将士或部门单位的职员在早晨7时必须到达营帐和单位报到、签到的形式。古代大多是每天卯时(7时)上班工作,卯时点名为点卯,卯时签到为画卯。范墉每礼拜(星期)的一、三、五赴节度使帐(司令员营帐)画卯,接受节度使的点卯、训示及布署任务。而每礼拜(星期)的二、四、六在节度掌书记帐(参谋部)点卯训话、讲评、布署工作。所以作为说吴侬话的父亲,从胎儿孕育以致出生130天时去世,这个期间对范仲淹的口音形成定型没有受到影响。
    范仲淹在胎儿期间接触的人是母亲谢观音、姥姥刘氏以及高平村的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至亲至威,这些密切交往之人全部说的是正正宗宗、地地道道的冀中地方语言。因此可以断定在胎教期间,范仲淹是处在浓厚的冀中话之中。
    (2)从婴儿教学析:
    公元989年10月1日2时,范仲淹在地处冀中的正定县高平村出生,100天后在母亲怀抱中,随父亲工作调动,途经15天的颠簸劳顿、风餐露宿到达徐州上任。又15天,其父范墉病逝,10天后他又一次在母亲怀抱中奔丧于苏州途中,其后的时间在远离苏州的荒凉又人烟稀少的天平山渡过婴儿阶段,这个时期范仲淹与母亲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杂乱的声音中,最多、最近、最直接听到的还是母亲那地道的冀中话。
    (3)从幼儿教学析:
    幼儿期间对于一个人的口音定型至关重要,在这个期间,范仲淹是在与闹市断开的天平山咒钵庵和与外隔开的安乡县衙门深宅大院之内渡过的。当时的天平山与现在大不一样,现在我们在苏州看到的天平山是明朝范允临从福建辞官后捐资建造的天平山庄,楼、阁、榭、桥修缮了庙、寺、祠、庵,栽种了枫、柳、杨、松,疏挖了河、湖、溪、塘,增设了亭、坊、台、井,点缀了碑、廊、字、画,成为具有文化品位的AAAA级风景公园。
    北宋时的天平山,范仲淹在母亲的怀抱中,寄住在咒钵庵中,两目之中只有母亲一人和祖墓四座及怪石万笏。是母亲手把手的用树枝在土地上一笔一划的教习写小楷、正楷;用石子土块摆着天门阵法;练着龙门阵法;演着常山蛇阵之法;用手势节拍着常山战鼓之点谱。母子二人四目相对,两口相仿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正宗的冀中语。
    在一般人们不能去的湖南安乡县大衙之后宅,在戒备森严的县政府高墙之中,继父朱文翰虽然所使用的是安徽话,由于他作为一县之长,忙于工作,早出时范仲淹还未醒,晚归时范仲淹却已睡,在高墙深宅官衙中,范仲淹所接触到的还是说一口流利冀中话的母亲,那时他与外界属于基本隔绝,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朱文翰的文化也得通过谢观音来间接的对范仲淹进行教育。
    (4)少年教育析:
    公元995年,作为安乡县一县之尊的夫人,作为手握重金的富婆(正定变卖家产的银子加上徐州给范墉的抚恤金),作为范仲淹(当时已改名为朱说)的唯一亲人,作为母亲的谢观音,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范仲淹留下一条生活后路,她果断的说服后任丈夫朱文翰,花巨资从云溪一带以儿子朱说的名字购置了一处大庄园(房屋数十间,良田数顷,水塘数处),并出高薪将儿子范仲淹送到洞庭湖畔的太平兴国观拜司马道士为师,学习文化三年之余。
    按照风俗习惯,佛家与道家不在当地出家,常言道:“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当庄不兴当庄货”,所以这湖南礼州安乡县内的名刹-太平兴国观的司马道士也不是湖南人,而是唐代道教宗师司马祯之后,是温县人氏,成年后在安乡太平兴国观出家修行,温县属河南省焦作市,地处黄河以北地区,在宋代归河朔地区,属于北方的范畴(当时我国的三方划分为黄河以北为北方,黄河以南至长江以北为中原,长江以南为南方),故此,司马道士的口音也是北方的韵腔,与冀中语比较接近的一种谱调。
    公元998年9月,范仲淹随继父朱文翰的工作调动而踏上北归之路,途径岳阳楼,十岁的范仲淹综观了洞庭湖浩浩汤汤的景观,数月后到达淄州秋口(今山东淄博市的博山区),上学至1004年,这个期间(约6年),范仲淹在家中接受的还是冀中韵的母亲,在学校接受的山东味的老师先生,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味和冀中语较相似,都属于一个大的口音范畴。
    (5)青年教育析:
    公元1004年,范仲淹的继父由淄州长史(驻地在秋口),调任长山县令(驻地在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范仲淹母子也随其前往,在长山上学三年,邹平古为长山(解放后才撤销),地处齐鲁大地的北部,与河北为邻。在此期间,范仲淹在接近冀中语的鲁语(山东北部)薰陶中,在长山县的“大比中”考中秀才的资格,不知何因,此时堂堂的一县之长的朱家停止了范仲淹的学业,1007年,让其与一个刘姓青年一起在离长山县城60里的长白山礼泉寺做打更报时、巡逻护寺的活计。这个工作白天休息,晚上值班,每天早晨下班吃饭后就睡觉,直到黄昏吃饭后上班,夜间寺里给一张小饼作为夜班饭(夜霄),其职责是与刘姓青年二人轮流在大寺里看香计时(报更)和在礼泉寺的南缘的山洞内点灯值勤,每更(2个小时)敲木邦子和铜锣巡视一遍,并有节奏的(几更打几下)报时。闻名的《窑金捐僧》和《断齑划粥》的两个故事就发生在此时此地。
    在这三年中,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周围环境所致,范仲淹是无话可说,默默地似哑吧一样循环着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在昏暗的油灯下烧香、看书、巡夜报更的工作。在他的语言中,还是保留的冀中语加河朔温县味及山东鲁北韵腔。此时范仲淹已22岁,口音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到过陕西、甘肃,到过安徽、浙江,还到过江苏、江西,并在河南开封、商丘、淮阳、邓州等地来往,但其口音韵腔已经定调,不在受地方语言的感染和侵袭。故此我想说:“范仲淹的口音不是北京腔,也不是吴侬语,而是以冀中(石家庄)韵为主的,配以河南调、山东味的话音”。这才是历史完人范仲淹的说话腔调(有不同看法可以参加讨论,谁说的对就听谁的)。
    作者:范祥科系范文正公第35世孙(监薄房)河北省唐海县卫生局退休干部   邮编:063200
电话:0315-8989969   宅电:0315-8712582  8718123
手机:13663356906     邮箱:fanzhongyan_35@163.Com
   
发表于 2010-11-3 2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好长!
发表于 2010-11-3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仲淹??是谁??
发表于 2010-11-3 22: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仲淹是谁你都不知道啊,
北宋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呀,
级别相当于这个时期的总理。

发表于 2010-11-4 0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用问吗?肯定是河北人了。

[em14]
发表于 2011-1-29 16: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该是河北口音的多,
[em12]
发表于 2011-3-30 19: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应该随他母亲的口音吧?
发表于 2011-9-30 1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母亲就是河北的口音了。
错不了的。
发表于 2011-10-5 04: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那时还没有从山西大迁徙,所有现在所谓的河北口音那时是不存在的。
发表于 2012-2-8 17: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一千多年过去了很难说。
发表于 2013-2-26 16: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口音好像已经没所谓了吧
发表于 2013-3-25 1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口音好像已经没所谓了吧
发表于 2013-7-10 0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音可以变化的啊。。。。。
发表于 2013-7-11 22: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还没有普通话吧?
发表于 2013-8-5 07: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值得研究啊?
发表于 2013-12-6 14: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正定口音
发表于 2013-12-12 11: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确实是不错的贴子。
发表于 2013-12-12 1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定是普通话呢,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6-2-19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期没有普及普通话,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思童网

GMT+8, 2024-4-28 01:11 , Processed in 1.109404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09328号-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